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士人
shìrén

士人


拼音 shì rén

简拼 SR
五笔 FGWW

词语解释

士人[ shì rén ]

1.古时指读书人

今世士人决不悉良能也,…——《晋书》

a scholar;


引证解释

1.士大夫;儒生。亦泛称知识阶层

《史记·佞幸列传》:“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

按, 通 官至上大夫。 《晋书·刘颂传》:“今世士人决不悉良能也,又决不悉疲软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俗僧之学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家今日也説一个士人,因来行在临安府取选,变做十数回蹺蹊作怪的小説。”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苻秦王嘉作《拾遗记》,已造其端。嘉本道士,不足论,唐时士人乃多为之。”

2.人民;百姓

《后汉书·袁术传》:“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於齐桓,拟迹於高祖,可乎?’”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世説总其土田士人,令无磽杂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李成栋师溃于信丰,成栋坠水死”自注:“成栋 悉众十餘万赴之,攻具仗械尽行,多拘人夫舁过岭,士人不免,道死颇众。”

3.士卒;将士

《孙子·九地》:“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梅尧臣 注:“士安得不竭力以赴战。”


国语辞典

1.泛称研究学问或有学问的人

《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

《文选·范晔·宦者传论》:“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

2.男子的通称

3.人民、百姓

《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于齐桓,拟迹于高祖,可乎?”


网络解释

1.士人

士人,古时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士人是古代中国才有的一种特殊身份,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


英语翻译 scholar

法语翻译 savant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士人造句

  • 1、明朝士人党同伐异,互相斗争,无心国计民生,终于导致国家走上衰亡之途。
  • 2、一声冲锋令下,抗日战士人人精神抖擞,决心打一场痛快的大胜仗。
  • 3、非利士人就指着自己的神咒诅大卫。
  • 4、若没有上帝的帮助,想攻击非利士人无异自取灭亡。
  • 5、至于士人阶层,分崩离析,疾走先得,与李斯只有五十步与百步之别。
  • 6、据记载,有魏生出自勋戚之家,财富累万,因结交不轨之徒,家财荡尽,为士人所不齿。
  • 7、他转而成为职业画家,从士人友人处取得润笔。
  • 8、菊,于深秋百花凋落时,还可以傲霜雪而开放,即使枯干残败犹有抱霜枝,能够表达士人在困难来临时的勇敢精神。
  • 9、信陵君文武兼备,精明能干,而且为人仁义,礼贤下士,从不炫耀自己的富贵身份,魏国以至邻国的士人无不争先前来投奔,座上宾客常过三千。
  • 10、普鲁士人,表面上不动声色,但这会持续多久?
  • 11、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士人的不平之鸣,遍野的饥民之声,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 12、刘景升本有还尸之意,蒯家乃荆州大族,权高势重,主公欲成基业,安能失士人之助?何故多此一举,而见罪蒯家诸众耶?
  • 13、精英类型:雇佣兵尽管戟枪通常用于防御,瑞士人却是进攻型戟兵的大师。
  • 14、日本派出遣唐使十多次,每次都有士人、僧侣、工匠数百人偕行。
  • 15、西蜀豪族极力扼制姜维北伐;江东士人扶植皇权内乱不休;淮南三叛,三马同槽,曹髦奋笔疾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16、江左风景不殊,然南迁士人心怀中原。
  • 17、但事实上,高宗赵构既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图恢复的高远志向,在朝大臣复无东晋士人对泣新亭的那种慷慨悲凉,而依然是蹈常习故,“惴惴然讲和之不暇”。
  • 18、中晚唐时朞,在士人中间,声色享乐、冶游狎妓之风盛行。
  • 19、一个是在机械方面独具专长的奥特;二是能常提古怪问题并给爱迪生很大启发的英国人白契勒;再一个是能把爱迪生的设想变成图纸的瑞士人克鲁西。
  • 20、威尔士人激情丰硕,情感高涨,热爱音乐,为曩昔感应孤高。
士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