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别字
bié

别字


拼音 bié zì

简拼 BZ
五笔 KLPB



词语解释

别字[ bié zì ]

1.写错或读错的字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s or mispronounced character;

2.别号

alias;

3.即析字,分析字的形体

analysis shape of words;

4.别体字

Variant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s;


引证解释

1.分析字的形体。犹言拆字

《后汉书·五行志一》:“京师童謡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案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凡别字之体,皆从上起,左右离合,无有从下发端者也。”

2.误写或误读的字

《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讖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辞,恐疑误后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别字》:“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他拿起笔把‘中于’改成‘终于’,准备在回信时告诉他们下次要避免别字。”

3.指异体字、怪体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太公《六韜》有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苍》《雅》及近世字书,皆无别字;唯王羲之《小学章》独阜傍作车。”

《何典》第八回:“活死人上前抢来,看时,尽是许多别字,一个也不识。”

4.别号

《梁书·武陵王纪传》:“大智,纪之别字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李兰青诗》:“兰青籍隶金谿,别字香谷。”


国语辞典

1.因形音相似而写错的字。清·顾炎武也作“白字”

《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尹敏传》:“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辞,恐疑误后生。”

《日知录·卷二〇·别字》:“后汉书儒林传,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近鄙者犹今俗用之字,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

白字 表字

正字

2.本名之外另取的名字。也作“别名”、“别号”

《梁书·卷五五·武陵王纪传》:“大智,纪之别字也。”


网络解释

1.别字

别字是由于几个字字形相近,或字音相同,而产生的辨别错误。是指写错或读错的字,比如把“包子”写成“饱子”,是写错别字;把“破绽”的“绽”(zhàn)读“定”,是读别字。也说白字。别字也可以称作“别号”。


英语翻译 Variant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s; alias; analysis shape of words;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s or mispronounced character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别字造句

  • 1、这个人的语文能力太差,写起文章来,不但词句有欠顺畅,而且错别字比比皆是。
  • 2、如果是位国文老师,却常常让学生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 3、他当教师,还常常让学生给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 4、他在错别字下边画了一个记号。
  • 5、请把这几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 6、校对的时候要把错别字圈点出来。
  • 7、我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消灭错别字
  • 8、有的同学不认真改正作文里的错别字,以致一错再错。
  • 9、对于大街上广告牌上的错别字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 10、语文老师经常给我们纠正错别字
  • 11、开始错别字较多,万望多多包涵。
  • 12、受泉州地区方言影响,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鼻音和边音区别不是很清楚,造成了学生写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错字别字的现象。
  • 13、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拿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
  • 14、这些测试看着容易,但真提起笔来,也许你也会发现自己的书写能力已丢失在鼠标键盘之间,要面对提笔忘字、倒插笔、错别字等窘境。
  • 15、然而瑜不掩瑕,错别字、标点无疑给光鲜的外表添上一些失落的色调。
  • 16、总之沫沫以后看见打赏就加更,尽量减少错别字,订阅多的话也加更。
  • 17、我拍过照片后,试着跟放羊人交谈,但言语不通相互间只能明白个别字词。我们只好回到车里上路离去。
  • 18、古籍中的一些词句,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对其中的个别字词的拿捏直接影响到对句意的理解。
  • 19、由于是第一次写小说,经验不足之处还望见谅,电脑的新键盘怎么也适应不了,错别字很多,对不起。
  • 20、刚刚结束采访工作,旁边的速录师就递过来一份打印好的访谈内容,而且通篇逻辑清楚,错别字很少,这令笔者很惊讶。
别字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