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刻书
shū

刻书


拼音 kè shū

简拼 KS

词语解释

刻书[ kè shū ]

1.刻版印书


引证解释

1.刻版印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録》又谓:隋 开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

王阮亭 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 隋 已有雕刻,何以 唐 时尚未盛行,直至 五代 时始有之?当是 隋 唐 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

周祖谟 《<鉅宋广韵>前言》:“南宋闽中刻书事业极盛。”


国语辞典

1.刊行书籍。中国刻书,始于隋,行于唐,扩于五代,精于宋


网络解释

1.刻书

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的通称。在印刷技术上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之别。中国古代出版的书籍大都是刻书。其中由官府刻印的书称“官刻本”,由私家刻印的书称“家刻本”或“家塾本”,由书商刻印的书称“坊刻本”。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刻书造句

  • 1、福建刻书业历来倍受关注,特别是书坊刻书
  • 2、汴梁国子监刻书,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后代刻书的典范。
  • 3、其版式行款字体,如十行十八字,近欧体,也都是陈起刻书的典型风格。
  • 4、陆游多藏书、刻书,精于校勘、考证,所作藏书题跋极有文献价值,着述宏富。
  • 5、刻书,精于校勘、考证,所作藏书题跋极有文献价值,着述宏富。
  • 6、古代刻书多用枣木、梨木雕版,凡书籍出版,均云‘付之梨枣’……
  • 7、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
  • 8、元始登命,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铸金为简,刻书玉篇。
  • 9、唐宋以降,文风日炽;书声盈巷,科甲联芳;刻书成业,闽学蔚起。
  • 10、性喜刻书,重视乡邦文献。
  • 11、汴梁国子监刻书大多是在汴梁雕版并印刷的。
  • 12、清代干嘉学者与苏州刻书活动
  • 13、我爱读书,乐于与书籍交朋友。无时不刻,书总是一位不离不弃的朋友陪伴在我的身边,安静时,拿出一本书,仔细阅读,与作者一起畅谈生活的美好与艰辛。
  • 14、总之,本文为清代书坊刻书史的研究提供了实例,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 15、官刻、私刻之外,还出现坊刻书
  • 16、深通音律,善鼓琴,以刻书为事。
  • 17、明代洪武初年,将此项学租皆收归国子学,故县学、书院缺乏余资,刻书已不精审。
  • 18、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
  • 19、私宅、家塾刻书的性质,与书坊刻书不尽相同。
  • 20、坊刻本以营利为目的,刻印较差,往往校勘不精,惟宋代坊肆刻书,如临安陈氏、尹氏书籍铺等,所刻图书与官刻本、家塾本不相上下。
刻书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