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合纵
zòng

合纵



词语解释

合纵[ hé zòng ]

1.又写作“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参见“连横”条

合纵于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与楚合纵。

合纵者为楚。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史记·魏公子列传》

vertical integration;


引证解释

1.见“合从”


国语辞典

1.战国时苏秦倡导联合六国共同抵抗秦国的政策。也作“合从”

连横


网络解释

1.合纵

合纵hézòng[vertical integration] 又写作“合从”。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但后来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所打断。

提倡者为纵横家公孙衍、苏秦等人,最后被连横计所破解。当时战国七雄中以秦国实力最强,严重威胁山东六国的生存。一共有四次合纵攻秦战争,第一次为公孙衍倡导、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前318年),第二次为孟尝君倡导、齐湣王主盟的齐魏韩三国攻秦之战(前296年),第三次为信陵君倡导的魏赵楚韩燕五国攻秦之战(前247年),第四次是赵国将军庞煖倡导的赵楚燕魏四国攻秦之战(前241年)。

合纵并不一定针对秦国: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苏秦劝齐湣王放弃帝号。前287年,赵国李兑、齐国苏秦倡导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抗秦,结果齐湣王出兵灭了宋国,引起列国的不满,将矛头转向齐国。前286年,燕韩赵魏秦五国合纵攻打齐国,齐国几乎灭亡。

根据《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在游说秦惠文王连横不成后,转而游说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合纵之势形成,苏秦掌六国宰相印,然而各国之间也存在大小矛盾,苏秦因故被齐国人刺杀,合纵联盟随之瓦解。


英语翻译 Vertical Alliance, clique of the School of Diplomacy 纵横家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25-221 BC)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合纵造句

  • 1、合纵术全面体现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2、广阔无垠的太平洋,应该如她的名字那样太平无事,而不是相关国家连横合纵,掀起令人不安的鲸波巨浪。
  • 3、开合纵横随意变,诸势推尊永不移!
  • 4、这当然也会引发本区今后一连串的合纵连衡。
  • 5、王者迭兴,千载难逢,是建齐桓公、晋文公之功业,来辅助国家;还是三分鼎足,连横合纵,也应该看时间而定。
  • 6、大秦国庆元十六年,上有北伮虎视眈眈,下有楚、齐纷争不断,左有燕、赵、商、西寒合纵连横,右有海寇侵扰。
  • 7、在休息时,他们和南国早报记者聊起了自己在合纵文化集团里做“练习生”经历。
  • 8、合纵之法可以让霍君白体内薄弱的五行之气互相补足,达到五行同时强化的目的,而连横之法则可以让自身的五行之气与天地间的五行之气结盟,用处也不小。
  • 9、因此当务之急是休兵罢战,重新积攒国力,并且稳固所得韩赵之地,并周旋各国,使其不可合纵,待二三年后,国力重新恢复,方可再兴兵。
  • 10、当然,这当然也会引发本区今后一连串的合纵连衡。
  • 11、公司通过与行业伙伴合纵连横方式,逐步将广告业务渗入其它电影院线。
  • 12、大秦为后起之秀,兵锋锐利,势不可挡,建国初年与诸国交战屡战屡胜,六国生畏,无不避其锋芒,多年以来虽行合纵之事,却始终败多而胜少。
  • 13、抗秦,非赵国一力可为!惟赖合纵!李牧之见,信陵君为帅方可服众,再有平原君相辅,大事已然可成!又何须李牧肘腋?
  • 14、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 15、寡人命你为我大楚全权代表前往魏国与信陵君商议合纵事宜,并负责将凤小姐安全送至魏都大梁!如有差池,唯你是问!即日内出发!
  • 16、当金融海啸惊涛拍岸,身处世界各个角落的华商因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同陷沼泽,纷纶资产缩水、订单锐减,血脉相连的同胞急需互相帮扶、合纵连横。
  • 17、齐楚也该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吧,这个合纵名为五国,实则齐楚不用出半分力,他们怎么会不答应呢?
  • 18、这是一首长诗,也是一首史诗,秦、齐、楚、唐,各个势力在江南江北犬牙差互,便如战国诸侯一般尔虞我诈、合纵连横。
  • 19、论战略中国人是鼻祖啊,公元前就有“近交远攻”,就有“连横合纵”,中国人的战略眼光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的中国人的智慧。
  • 20、中各方势力朋比相谋,合纵联横,最后周公兴兵三年,伐谋平乱。
合纵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