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胁肋
xiélèi

胁肋


拼音 xié lèi

简拼 XL

词语解释

胁肋[ xié lèi ]

1.肋骨


引证解释

1.肋骨。参见“肋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从后数其胁肋,得十者良。凡马:十一者,二百里,十二者,千里,过十三者,天马,万乃有一耳。”

《水浒传》第一〇二回:“王庆见板凳作怪,用脚去踢那板凳,却是用力太猛,闪朒了胁肋,蹲在地下。”


网络解释

1.胁肋

胁肋,又称肋骨,位于侧胸部,指腋部以下至十二骨部分,两侧下胸肋及肋缘部。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胁肋造句

  • 1、在本经筋循行处,可出现支撑不适、拘挛掣痛,重者可成息赉病,胁肋拘急,上逆吐血。
  • 2、他还没肯歇手,尚在外面百孔千疮做下一屁股两胁肋的债,常常弄得前门讨债后门畔。
  • 3、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 4、仔细检察下,你会发现胁肋下或见痞块,舌质紫暗,治当祛瘀通络。
  • 5、章门穴属足太阴脾经,朞门穴属足厥阴肝经,前者为脾之募穴,后者为肝之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两穴位于胁肋,可以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 6、具体评价内容:胁肋疼痛、舌象、肝肿大、脾肿大、肝掌蜘蛛痣。
  • 7、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 8、因跌仆伤损、瘀滞凝于胁肋所致。
  • 9、饮邪停留胁肋部而见咳唾引痛的病证。
  • 10、以胁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为证治要点。
  • 11、痰又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即谓之痰癖。
  • 12、方剂主治:脾胃虚,宿食不消,胁肋胀满,胸膈不利,心腹引痛,不思饮食。
  • 13、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可见性急善怒,胁肋掣疼等症。
  • 14、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 15、它的花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肝、脾、胃经芳香行散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主治胸膈满闷,胃脘、胁肋、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泄泻痢疾,跌打损伤,风痹,痈肿;它还具有理气活血、疏肝解郁的功效。
  • 16、汇合之意,两穴位于胁肋,可以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 17、因恼怒伤肝,气郁胁肋而致肋痛。
  • 18、见两胁肋疼痛,上腹痞胀,嗳气则舒,遇情绪抑郁而加重。
  • 19、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 20、则令胁肋坚胀,按之有水声,有时而痛,妨害食饮,久不治,令人羸瘦,故谓之痰癖。
胁肋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