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知止
zhīzhǐ

知止


拼音 zhī zhǐ
注音 ㄓ ㄓˇ

简拼 ZZ

词语解释

知止[ zhī zhǐ ]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


引证解释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

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朱熹 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宋 程颐 《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参见“知止不殆”

《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

《新唐书·李靖传》:“﹝靖﹞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

《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


国语辞典

1.适可而止,不作无限的要求

《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游记·东游记·第四回》:“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2.知其所应止之处

《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宋·朱熹〈章句〉:“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网络解释

1.知止 (汉语词汇)

知止是汉语词语,读音zhī zhǐ,意思是指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也指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出自《礼记·大学》。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知止造句

  • 1、知耻知畏知止,慎言慎独慎行。
  • 2、游离于生意之外,像灵魂一样站在高处看自己,看自己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看自己如何清心寡欲,知进知退,知足知止
  • 3、要勤政廉政,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严于律己、真朴简约,知足知止、做出表率。
  •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 5、奇怪的是,进入之后即使已经腰缠万贯,却仍然不可能知足知止
  • 6、只要我们以“半半哲学”的大智慧处世,知足知止,一心向善,时时想着别人,处处关心别人,则快乐无穷,生命不息。
  • 7、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9、奇怪的是,进入之后即使已经腰缠万贯,却不可能知足知止,更多的是在迷离光晕中无所适从,不知巨额钱财要将自己导向何方。
  • 10、自觉控制欲望,知足常乐、知足知止,始终保持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的良好心态。
  • 11、给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上边界,方能知足知止、适可而止。
  • 1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13、第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降低利己私心与过高的争权争名争利欲望,制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为社会与个人的奋斗目标。
  • 14、养闲度人事,达命知止足。
  • 15、知止惭先觉,归欤想故侯。
  • 16、若知止侔鲁山,固当不贪一镇。
  • 17、直木先伐,全壁受疑;知止能退,平静其心。
  • 18、知止斋是主人会见宾朋之处。
  • 19、民人李知止,直至轿前叩阍,被处以重刑。
  • 20、听箴:人有秉彝,本子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知止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