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嚼舌根
jiáoshégēn

嚼舌根



简拼 JSG

词语解释

嚼舌根[ jiáo shé gēn ]

1.比喻说是非,或者说废话

可她不该嚼舌根,说我在部队没干好,连个小排长都没当上。

wag one's tongue;

2.又作“嚼舌头”

去吧!别嚼舌头了!——成荫《打得好》


引证解释

1.同“嚼舌”

《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那用你对着瞎眼的贼官证説我这们些嚼舌根的话,叫我吃这们顿亏!”

《红楼梦》第一〇一回:“这会子打他几下没要紧,明儿叫他们背地里嚼舌根,倒説三更半夜的打人了。”

沪剧《罗汉钱》第二幕第一场:“哎呀!不管人家嚼舌根,来来来!三人同进王家门。”

2.犹闲聊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在他最后一部巨著中,有一节描绘那柏林城郊溪水旁一群浣衣妇嚼舌根,语言是用全世界江河的名字缀成的。”


国语辞典

1.胡说,搬弄是非。也作“嚼舌头”

《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那用你对著瞎眼的贼官证说我们些嚼舌根的话,叫我吃这们顿亏!”

《红楼梦·第一〇一回》:“这会子打他几下没要紧,明儿叫他们背地里嚼舌根,倒说三更半夜打人了。”


网络解释

1.嚼舌根 (乐队名称)

嚼舌根,乐队名称。凭借《也许有一天》歌曲获得了“心动奖”,2011年他们凭《致广阔的天空》再次获得”心动奖“,并被再次收入“高中时代”栏目。

2.嚼舌根 (方言)

嚼舌根,北方方言,读音jiáo shégēn,比喻说是非,或者说废话。


英语翻译 to gossip, to argue unnecessarily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嚼舌根造句

  • 1、村口的大妈们总是在人背后嚼舌根,讨论张三李四家的糗事。
  • 2、叛逆是她的个性,耍泼是她的独特,谁敢嚼舌根?离奇穿越五百年,惊世骇俗的表现让你掉眼球。
  • 3、老板最不喜欢的十种人:乱嚼舌根者、公私不分者、夸夸其谈者、一心二用者、三心二意者、爱找借口者、爱挑事端者、心胸狭窄者、不懂感恩者、心存抱怨者。
  • 4、虽说还不至于欺负得很厉害,说长道短嚼嚼舌根什么的还是避免不了。
  • 5、别人说的话,并不是每句都要听,对于嘲笑与诋毁,背后嚼舌根,或是等着看你笑话的人,让他们说,你只管跑,他们开心就好,你不辜负自己,反正那些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你翻山越岭看到的风景。张皓宸
  • 6、这主要是过去信息闭塞,妇女们可以拿着针头线脑串门走户,找贴心的姐妹嚼舌根,顺便也装回各种新闻。
  • 7、如果你不了解我,就别在我背后乱嚼舌根
  • 8、别人说的话,并不是每句都要听,对于嘲笑与诋毁,背后嚼舌根,或是等着看你笑话的人,让他们说,你只管跑,他们开心就好,你不辜负自己,反正那些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你翻山越岭看到的风景。
  • 9、她就是典型的乡下老太太,不仅爱管人家闲事,而且也爱嚼舌根子。哪次周末没去画画,她准会打电话告诉我妈妈;哪次感冒生病,她也要到处宣讲;就连扫个地,她也要说我这里没做好,那里不干净呜呼!
  • 10、人前,说的太重,只是损失一点点,人后,说的太重,会让自己损失一大笔时间,人情礼往,不是为了说闲话,不是为了嚼舌根子。
  • 11、其实我是觉得明明有些人在背后骂人嚼舌根被揭穿后却没有负罪感,被骂的却伤心不已。就像借钱不还的人还有理了,借别人钱的人还不好意思。如果非要说是脸皮厚我也没办法,我就是没办法做到像你们一样!另外,希望你们离我远一点。我受不起!和你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都觉得有点恶心。
  • 12、一个很黑,很胖,很脏,很没形象,而又很爱背后嚼舌根的讨厌女人。
  • 13、转眼间,不但不理我了,还在背后嚼舌根子,弄得大家都不理我了。
  • 14、你突然觉得他自私虚伪爱嚼舌根以自我为中心让人厌恶,可你早该看穿这些都是烂大街的人性。
  • 15、讲素质你们配吗,嚼舌根不怕嘴巴烂掉吗,狗乱叫算什么本事,真咬到我才算你们厉害。
  • 16、今日周乐平进宫,他在府里听丫鬟们嚼舌根,说的正是周乐平跟赵时谦的事。
  • 17、她想她明明没说他什么坏话,打小时候起被爷爷灌输了一身的凛然正气,最鄙视背后捅刀子嚼舌根的小动作,摸爬滚打二十余载,熟悉她的人都清楚。
  • 18、仕途的事情以后再说,那么请先生继续讲课吧,不然圣人对您都会心生不满,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不是用来嚼舌根的。
  • 19、虽然没有人敢这样当着他们的面嚼舌根,但有些大胆的就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不时透露出一些尾子来。
  • 20、那夜场、赌场的漂亮姐姐可比办公室那几个半老徐娘好看多了,哎,一想到那几个天天嚼舌根的半老徐娘,高六浑的顺畅日子哟。
嚼舌根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