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仪制
zhì

仪制


拼音 yí zhì
注音 一ˊ ㄓˋ

简拼 YZ

词语解释

仪制[ yí zhì ]

1.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2.仪态,形制

3.官名。明清属礼部


引证解释

1.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汉书·郊祀志下》:“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復立北畤。”

唐 元稹 《五品女乐判》:“荣沾五命,始用判悬;僭越三人,终乖仪制。”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仪制令》引 宋 孔平仲 《谈苑》:“太平兴国中,孔承恭为大理正,上言仪制,令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望令於两京诸州要害处刻榜以揭之。”

清 钮琇 《觚賸续编·预草典礼》:“康熙二十六年十月,文皇后宾天,上询仪制於宗伯,仓促无以应。”

2.仪态,形制

宋 苏轼 《应梦罗汉记》:“明日至岐亭,过一庙中,有阿罗汉像,左龙右虎,仪制甚古,而面为人所坏。”

3.官名。 明 清 属礼部。参见“仪部”

《明史·职官志一》:“仪制分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

《清史稿·职官志一》:“天聪五年,设礼部。顺治元年,置尚书、侍郎各官……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


国语辞典

1.礼仪制度

《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乡约书不过是添些仪制,劝醒愚民的意思。”


网络解释

1.仪制

仪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í zhì,意思是1.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2.仪态形制。3.官名。明清属礼部。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仪制造句

  • 1、由于从洛书产生了“洪范九畴”,因此与治国安邦有关的政治学说、礼仪制度等也要涉及河图洛书。
  • 2、文摘: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誉,礼仪制度由来已久,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服装文化较为集中地反映出各种礼制礼仪规范。
  • 3、德阳文庙祭孔活动不仅有相当完备的祭祀礼仪制度,而且祭祀文化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
  • 4、还要劳累吴师傅,将大臣朝拜礼仪制式详列出来,交与中官布置。
  • 5、对州县及四京本末,周邻的少数民族风俗制度,岁时仪制,都有所记载,并附有宋人入辽行程录。
  • 6、已有几种梯度仪制造出来。
  • 7、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管、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
  • 8、丝绸乃中华文明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艺有着极大、极多的关联、皇帝用丝绸彰显自己的地位及等级;文人写下咏叹丝绸的诗词,画家在丝绸制成的绢帛上挥洒着墨水;百姓们向各路蚕神祭祀,祈求蚕丝丰产。
  • 9、我还对春秋时代的礼仪制度加深了一层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为人。
  • 10、他也开始发动了攻击,在我的本子上龙飞凤舞的画了起来……最终还是我的好朋友卫邦仪制止了我们这场激烈的战争。
  • 11、以李清风现在的实力,要防止迷魂果的迷魂效果威胁到自己还是办得到的,但唐觅霜却肯定不行,所以他如果要阻止被迷倒,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凤仪制住。
  • 12、决议登极大礼,选定吉朞,先命礼政府定仪制,颁示群臣演礼。
  • 13、乃考载籍,上仪制,援古证今,具有条理。
  • 14、入宫,未免有关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
  • 15、仪制司,上疏请正郊庙之礼。
  • 16、需要去遵循校园的文明礼仪制度,而这也是一个小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处在环境中的一份子去营造和维护处处有文明、处处有礼仪的和谐的校园。
  • 17、利用哈克流变仪制备了热塑性聚丁二烯型聚氨酯。
  • 18、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誉,礼仪制度由来已久,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服装文化较为集中地反映出各种礼制礼仪规范。
  • 19、线性变换应用于数字化仪制图,是一种实际需要。
  • 20、请依会典仪制,刊布规条,宣谕民间。
仪制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