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文墨
wén

文墨


拼音 wén mò

简拼 WM
五笔 YYLF

词语解释

文墨[ wén mò ]

1.指写文章、著述等

家中文墨。——清·袁枚《祭妹文》

粗知文墨。

writing;

2.温文有礼的样子

gentle;


引证解释

1.文书辞章。亦指写文章,从事文字工作

《史记·萧相国世家》:“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録。”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宋 叶适 《答吴明辅书》:“往陈寿老言其表弟齿甚少,文墨颖异,超越辈流。”

《水浒传》第十五回:“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和他来往。”

2.写文章的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

汉 刘桢 《杂诗》:“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张桌儿上摆着许多零碎物件,多是人家动用家伙,无非是些灯台、铜杓、壶瓶、碗碟之类,看不得在文墨眼里的。”

3.指文化知识

《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那时城厢内外,倒知得周家中举的事,只是谁人不识得周家儿子没有什么文墨,就统通知道是财神用事的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朝你提亲的对象,都是有文墨的人。”

4.刑律判状

《汉书·刑法志》:“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北史·源贺传》:“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义归恆典。”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武备》:“及其僨事,则一旦以文墨绳之,呜呼,如是而谓之善将将,吾见其以国与敌也矣。”


国语辞典

1.泛指文辞、著述之事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文选·江淹·杂体诗·刘文学》:“谬蒙圣主私,托身文墨职。”

2.刑文律法

《北史·卷二八·源贺传》:“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义归恒典。”


网络解释

1.文墨

文墨,汉语词汇。

拼音:wén mò

释义:1、指文书辞章。亦指写文章,从事文字工作;2、写文章的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5、指文化知识;6、刑律判状等。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英语翻译 writing, culture

法语翻译 écriture, cultur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文墨造句

  • 1、美丽的江南,曾吸引了无数人文墨客。气象万千,使我流连忘返,不得不忆江南。
  • 2、这位山居老人粗通文墨,能读报和写信。
  • 3、祖父胡祖伦上过几年乡塾,粗通文墨
  • 4、华云不通文墨,看这些画作,山有山的沉稳,水有水的灵动,树则苍古,花则淡雅,粉白黛黑,形意俱透,心中早起佩服。
  • 5、戚继光有些疑问,他虽然身为武将,但并非不通文墨,对朝廷的制度也相当清楚。
  • 6、我来说,柳十三郎端起酒杯猛喝一口,有一对夫妻略通些文墨,一生过的琴瑟调和,幸幸福福的。
  • 7、由此,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够通古晓今,拟旨援笔立就。
  • 8、近日,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工人在进行徽墨描金。
  • 9、端木玉的母亲是一位汉人的大家闺秀,在她的教导之下,端木玉不仅仅是粗通文墨这般程度。
  • 10、这些人都是粗鄙武人,不通文墨,翻来覆去,也不过就是那么几句,念到后来,自己也不大起劲了,嬴复的脸色也不大好看了,笑容也没了。
  • 11、莫施主真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就连小僧这不通文墨的,都能感觉到这首诗很好。
  • 12、所以,吕布或许是莽夫,却并非不通文墨的村夫。
  • 13、张铁嘴上过高小,粗通文墨,翻了几遍,里面的文字艰深枯涩,他看得似通非通,但隐约知道是一些符咒之类的典籍。
  • 14、在下朱重八,喜爱交友,却是不通文墨,让阁下见笑了,未请教阁下高姓大名。
  • 15、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 16、一次转身,一场烟火,再没有回不了的青春永驻,徒留下淡淡文墨书香,那是你曾在我心里最深的伤。
  • 17、美丽的江南,曾吸引了无数人文墨客。
  • 18、方正天一阵哆嗦随即一股骚味四散开来,虽然难闻可是没人敢捂住鼻子,厉宏儒第一次看到顾融如此愤怒,那种气势就连陆文墨都不及一半。
  • 19、李清照是富有鲜明个性和文化教养的才女,青少年时代,生活于富于文化氛围的家庭,养成了喜爱文墨、吟风咏月的雅兴。
  • 20、全园以半建筑、半文墨和半小品等三种方式,向人们呈现半文化,入园后有半门、半亭、半分轩、半廊等建筑。
文墨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