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杂剧

杂剧


拼音 zá jù

简拼 ZJ

词语解释

杂剧[ zá jù ]

1.宋代的一种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表演。元代发展成戏曲,每本多为四折,每折由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明清两代的杂剧每本不限四折

poetic drama set to music,flourishing in the Yuan Dynasty;


引证解释

1.戏曲名词。 中国 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晚 唐 已见“杂剧”之名,其特点不详。其后有 宋 杂剧、 元 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等。通常指 元 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有时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数和宾白组成。 唐 李德裕 《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第二状》:“蛮共掠九千人 成都 郭下

成都、华阳 两县只有八十人,其中一人是子女 锦锦,杂剧丈夫二人。”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技》:“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艷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杂剧曲名》:“传奇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


国语辞典

1.一种戏曲。原为宋代以滑稽方式表演的戏,至元代则指以北曲为主干的戏剧。通常分为四折,有的则依剧情在开头或两折之间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及同一个韵,由一个脚色独唱,其他脚色则用道白


网络解释

1.杂剧

杂剧: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杂剧:宋代文物陶模


英语翻译 a Yuan dynasty form of musical comed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杂剧造句

  • 1、中国戏剧从宋元南戏、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经历诸多变化。
  • 2、以怪才王永梭为中心,有庄有谐,有雅有俗;并将谐剧与俳优、滑稽戏、傩戏、元杂剧作比较探讨,这是理论家写通俗文章不同于常人之处。
  • 3、王实甫杂剧中让后人聚讼纷纭的逾墙疑案,揆之具体情境和它的源流,应该是不成其为问题的。
  • 4、元杂剧宾白中的内心独白又具有自我对话的性质,形成复调叙事的独特韵味,也更有艺术真实性。
  • 5、前言部分简要介绍元杂剧是一种叙事性与抒情性兼具的文学艺术。
  • 6、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杂剧作品语言通俗自然、接进口语。
  • 7、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演、念白a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 8、元杂剧中有“货郎儿”的曲牌,很可能就是模仿自叫卖的曲调,此外,“乌夜啼”“春莺啭”“康老子”“得宝歌”等,都可能是从叫卖中发展而成。
  • 9、据史料当时汴梁城中有五十多家“瓦子”,人们喜闻乐见的相扑、傀儡、影戏、杂剧、背商谜、学乡谈等表演,应有尽有。
  • 10、内容上突破了歌舞升平、祝寿、神仙道化、儿女情爱的藩篱,使杂剧内容开拓出一条警世现世,劝导尘凡俗人的新径。
  • 11、陆陆续续若干开棚卖艺的小唱、嘌唱、杂剧、小说、诸宫调、说唱、说诨话、学乡谈的乐户都在整理自家棚子门面,家家门口立出一块高一丈,宽五尺的大板。
  • 12、院本杂剧、诸宫调和俗谣俚曲尤以崭新面貌和杰出成就出现在文学史上,对于北曲的形成和走向产生了影响。
  • 13、很高,说书的分小说、讲古等,卖唱的分小唱、嘌唱等,演傀儡戏的分杖头、悬丝、药发等,还有相扑、杂剧、皮影戏、乔影戏、诸宫调、叫果子等耍子。
  • 14、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多种词曲和技艺的发展成果,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在中华文化史上与唐诗、宋词相媲美。
  • 15、但元剧宾白在许多方面都明显留下了杂剧艺人加工、创造的痕迹。
  • 16、讲古等,卖唱的分小唱、嘌唱等,演傀儡戏的分杖头、悬丝、药发等,还有相扑、杂剧、皮影戏、乔影戏、诸宫调、叫果子等耍子。
  • 17、祝寿、神仙道化、儿女情爱的藩篱,使杂剧内容开拓出一条警世现世,劝导尘凡俗人的新径。
  • 18、滑稽戏、傩戏、元杂剧作比较探讨,这是理论家写通俗文章不同于常人之处。
  • 19、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中重要的一类,马致远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 20、把貂蝉绘形绘声形象化,乃为民间戏曲“平话”与杂剧之功。
杂剧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