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高屋建瓴
gāojiànlíng

高屋建瓴



词语解释

高屋建瓴[ gāo wū jiàn líng ]

1.在高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加兵诸侯,如高屋之建瓴,水神皋天邑,以先得者为上计。——宋·周邦彦《汴都赋》

毛泽东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表明了非凡的英明和伟大的气魄。

operate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as pouring water off a steep roof;


引证解释

1.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瀽”,倾倒

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

宋 曾极 《金陵百咏·天门山》:“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

《花月痕》第四六回:“择日出师,高屋建瓴,掛帆东下,尅了石首,又尅嘉鱼,直薄武昌城下。”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高屋建瓴,凿壁穿泉,免挑运之苦,受汲引之福。”

《文汇报》1991.12.18:“我们研究它是为了避免那种萝卜擦一段啃一口的做法,以高屋建瓴的恣态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国语辞典

1.建,倾倒。瓴,水瓶。高屋建瓴指自高处往下倒水。比喻居高临下,形势无法阻挡。宋·曾极〈金陵百咏·天门山〉:“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也作“建瓴高屋”、“屋上建瓴”


网络解释

1.高屋建瓴 (汉语成语)

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āo wū jiàn líng,意思是指从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英语翻译 operate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as pouring water off a steep roof

法语翻译 (expr. idiom.)​ verser de l'eau depuis le toit d'un grand bâtiment, avoir une position stratégique et avantageuse

俄语翻译 могучий размáх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高屋建瓴造句

  • 1、基督真正被质疑的不在于高屋建瓴,而在于十字架。
  • 2、他高屋建瓴而受到人民的尊敬。
  • 3、走进街区,一片繁华,到处高屋建瓴
  • 4、听了他一番高屋建瓴般的讲解,我才茅塞顿开,心里亮堂了许多。
  • 5、他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 6、韩信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业已定了三秦,平了齐地,立下了大功劳。
  • 7、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非要有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势不可!
  • 8、要写一篇好的文章,就要抛开繁文缛节,不要对流行词汇趋之若鹜,熟读经典名着,学习他们高屋建瓴的思想,慢慢的好的词汇和句子在脑海里就会不绝如缕,文章自然也就成了。
  • 9、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没用的,楼主。
  • 10、我们虚心地学习本地及中国各教育名家的先进教学方法,集众家之长,创造出了一整套的教学方法,以教育为本进行教学,高屋建瓴
  • 11、棕衣男子一纵身,一个高屋建瓴,剑光如水劈天盖地而下,胖汉使出一个雨中撑船,竟将那剑法不放在眼里,依旧将其挡回去。
  • 12、家学者们高屋建瓴,一条条建言献策犹如“灵蛇之珠,荆山之玉”,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 13、将军的意见如高屋建瓴,不同于流俗。
  • 14、老头的话刚起,苍穹中又接二连三地抛来了更大分布更密集的火球,砸向拥聚在一堆的民居小巷中,如高屋建瓴,势不可挡,奂冶城一时间火光冲天。
  • 15、毛泽东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表明了非凡的英明和伟大的气魄。
  • 16、抗击自然灾害见证了我们党所具有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凝聚力号召力,“高屋建瓴”、“驱雷策电”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 17、执教风格:治学严谨,自成体系;激情四射,不拘一格;信息量大,旁征博引;高屋建瓴,挥洒自如;极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又不失形象诙谐和幽默风趣。
  • 18、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 19、城市布局妍媸鲜明,左边是破落脏乱平民区矮房,右边却是紧紧挨个的高屋建瓴,歌楼酒肆。
  • 20、因为他并不需要靠打球谋生,所以他才能高屋建瓴地这么说。
高屋建瓴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