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温室
wēnshì

温室


拼音 wēn shì
注音 ㄨㄣ ㄕˋ

简拼 WS
五笔 IJPG


词语解释

温室[ wēn shì ]

1.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

greenhouse; hothouse; conservatory; glasshouse;


引证解释

1.暖和的房屋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衣轻暖,被美裘,处温室,载安车者,不知乘边城,飘胡代,乡清风者之危寒也。”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夏英公伏日供帐温室,戒客具夹衣,客皆笑之。”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楼之下为温室,中置一床,制度不与凡等。”

2.宫殿名

《汉书·霍光传》:“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

《文选·左思<魏都赋>》:“丹青炳焕,特有温室。”

刘良 注:“温室,殿名。”

宋 张耒 《竹夫人传》:“上幸汾阴,祠后土,济汾水,饮羣臣,作《秋风辞》,归未央,坐温室,夫人自此宠少衰。”

明 何景明 《寄张季升给事》诗:“温室千年树,蓬莱五色云。”

3.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屋,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备

清 张潮 《花鸟春秋》:“冬十月,兰及茉莉入於温室。”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国语辞典

1.温暖的房屋

汉·桓宽《盐铁论·盐铁取下》:“被英裘、处温室、载安车者,不知乘边城、飘胡代、乡清风者之危寒也。”

寒室

2.一种特殊设计的房子,可保持室内温度,以利生物的生长、发育

3.比喻舒适,并且得到良好照顾的环境

“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考验的 。”


网络解释

1.温室

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是指能控制或部分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建筑物。主要用于非季节性或非地域性的植物栽培、科学研究、加代育种和观赏植物栽培等。


英语翻译 greenhous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温室造句

  • 1、仙人掌不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娇气,它不需要人们的特别照料便能茁壮成长。
  • 2、温室里的花草禁不住大自然的风雨。
  • 3、我们应该到群众斗争中去锻炼自己,而不要躲进温室,做弱不禁风的娇小姐。
  • 4、温室里生长不出茁壮鲜艳的花朵,溪流中汇集不出汹涌澎湃的海洋,鸟巢中培育不出坚实有力的翅膀。
  • 5、她宁愿做能够经风受雨的小草,也不愿做温室里娇艳的花朵。
  • 6、当温室效应不再出现,当海平面不再上升,当狂风暴雨不再出现,当我们携手保卫我们的家园,美丽的地球将更加璀璨。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你我。
  • 7、生活没有苦难和挫折,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失去了坚强和毅力。
  • 8、仙人掌就像那田间的农民,不怕风吹日晒,在严寒酷暑中默默奉献。而花儿则像是一个千斤小姐,每日都在温室里享受着无风无雨的生活,吸吮着甘露,吸收着养料。偶遇风吹雨打,就会马上败下阵来。
  • 9、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太多,被称为温室里的花朵,但我相信我们一样承担得起社会给予我们的责任。
  • 10、好男儿志在四方!温室里的花草不堪风雨。
  • 11、儿童是温室的弱苗,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天真的驿站,儿童是快乐的摇篮,儿童是未来的种子,儿童是岁月的画卷。童心未泯,青春不老。儿童节快乐!
  • 12、温室里养苗,养的是一棵纤弱的小草,野地里风雨中养苗,养的才是参天大树。
  • 13、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不需要时常弄些细雨斜风来证明自己有多么的勇敢。
  • 14、50亩无土栽培温室引进种植日本网纹甜瓜、荷兰无籽青瓜、以色列西红柿、美国金丝瓜等高档蔬菜品种,水肥灌溉作业完全实现计算机管理。
  • 15、加利福尼亚削减温室气体有喜有忧。
  • 16、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等热带疾病正在侵袭温带地区,豚草和毒藤也在温室气候里茁壮成长。
  • 17、应用紫外萤光和紫光两极管于侦察,监测及防治温室和密闭空间中的西方盲桩,西方花蓟马,叶蝉,蚊子和苍蝇的可能性仍待研究。
  • 18、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
  • 19、荷兰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机械化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温室日常生产所用的各种升降车、采收车、病虫害管理方便的打药机等。
  • 20、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温室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