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寒疝
hánshàn

寒疝


拼音 hán shàn

简拼 HS

词语解释

寒疝[ hán shàn ]

1.中医病名。症见腹中拘挛,绕脐疼痛,恶寒肢冷而汗出。多为寒邪凝滞腹内所致

2.中医指疝气的一种。症见阴囊肿硬而冷,睾丸痛,喜暖畏寒或形寒足冷等


引证解释

1.中医病名。症见腹中拘挛,绕脐疼痛,恶寒肢冷而汗出。多为寒邪凝滞腹内所致。 《东观汉记·邓训传》:“太医 皮巡 从猎 上林 还,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时 训 直事,闻 巡 声,起往问之

巡 曰:‘冀得火熨背。’ 训 身至 太宫门,为求火不得,乃以口嘘其背,復呼同庐郎共更嘘,至朝遂愈。”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遶脐痛苦,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

2.中医指疝气的一种。症见阴囊肿硬而冷,睾丸痛,喜暖畏寒或形寒足冷等


网络解释

1.寒疝

寒疝是一种急性腹痛的病症。见《金匮要略》。由脾胃虚寒,或产后血虚,复感风寒外邪,结聚於腹中而致。症见脐周绞痛、冷汗、四肢厥逆、脉沉紧,甚则全身发冷. 四肢脉木;见於血虚者,腹痛连及两胁、小腹击急。指寒邪侵於厥阴经的痛证。症见阴囊冷痛肿硬、痛引睾丸、阴茎不举、喜暖畏寒、形寒肢冷等。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寒疝造句

  • 1、治虚劳羸瘦、腰膝疲软、产后虚冷、腹痛寒疝、中虚反胃。
  • 2、对虚劳嬴瘦、腰膝酸软、脾胃虚弱、食少反胃,头眩明目、肾阳不足、气血亏虚、阳痿、寒疝、产后虚冷、缺乳等病症有良效。
  • 3、主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呕恶;泄泻;寒疝;痛经;尿路结石;疮疖肿毒。
  • 4、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 5、不过,乌头可以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对风寒湿痹、寒疝作痛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6、患有心腹冷痛,小肠疝气痛者,寒呃逆,寒疝腹痛宜食。
  • 7、八角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等。
  • 8、羊肉除了营养丰富外,还能防治阳痿、早泄、经少不孕、产后虚羸、腹痛寒疝、胃寒腹痛、纳食不化、肺气虚弱、久咳哮喘等疾病。
  • 9、乌头草含生物碱,其味辛、热、大毒;块根可入药,有祛风除湿、温经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的作用。
  • 10、据了解,草乌又名“断肠草”,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 11、肉嫩味羹,是滋补之佳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成分;其性味甘,温;能养肝补虚,善治虚劳赢瘦、产后虚冷、腹痛、寒疝
  • 12、腰膝酸软、脾胃虚弱、食少反胃,头眩明目、肾阳不足、气血亏虚、阳痿、寒疝、产后虚冷、缺乳等病症有良效。
  • 13、用于治疗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
  • 14、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胃寒呕吐食少,脘腹胀痛等。
  • 15、若因寒凝气滞所致的胃痛,常与高良姜配伍,如良附丸;乳房胀痛,如属乳痈初起,可与橘叶、蒲公英、赤芍等药配伍;寒疝腹痛可与吴萸、乌药等配伍。
  • 16、治胃寒疼痛,食积腹胀,寒疝,疟疾。
  • 17、主治寒疝,腹胁胀满,寒湿脚气,肾虚腰酸,阳痿。
  • 18、功能:寒疝,腹胁胀满,寒湿脚气,肾虚腰酸,阳痿。
  • 19、不仅梨花开得美,果子还非常好吃。听导游说梨树全身都是宝:梨果能治热咳;切片贴在身上可治火伤;梨汁可解疮毒、酒毒;梨花能去黑粉刺;梨叶煎服,可治风寒和小儿寒疝,树皮能除结气咳逆等症。
  • 20、脂肪、钙、磷、铁等成分;其性味甘,温;能养肝补虚,善治虚劳赢瘦、产后虚冷、腹痛、寒疝
寒疝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