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孤寒
hán

孤寒


拼音 gū hán

简拼 GH
五笔 BRPF

词语解释

孤寒[ gū hán ]

1.出身低微

2.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

3.家境贫寒无依

4.孤立;孤单


引证解释

1.出身低微

《晋书·陈頵传》:“頵以孤寒,数有奏议,朝士多恶之,出除譙郡太守。”

宋 欧阳修 《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其间虽容时有滥冒,然孤寒有才行之人,亦往往获进。”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若是举孝廉时,不知多少分上钻刺,依旧是富贵子弟钻去了。孤寒的便有曾参之孝,伯夷之廉,休想扬名显姓。”

2.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放孤寒》:“李太尉德裕颇为寒畯开路,及謫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孤寒之中,独无可任大事者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合肥龚尚书,怜才下士,嘉惠孤寒,海内文流,延致门下,每岁暮各赠炭资。”

3.家境贫寒无依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殿前太尉是阳和王,见了这词,好伤感:原来刘两府直恁孤寒。”

元 关汉卿 《五侯宴》楔子:“则俺这孤寒子母谁偢问?”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小生囊中只有四五十金,就是不嫌孤寒聘下令爱时,也不能彀就完姻事。”

4.孤立;孤单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康节曰:‘臣自布衣叨冒至此,有陛下为知己,安得谓之孤寒,陛下今日便是孤寒也。’上惊而问其故,康节曰:‘内自左右近习,外至公卿大臣,无一人忠於陛下者,陛下不自谓孤寒,而反谓臣为孤寒,臣所未喻也。’”

宋 杨万里 《东园探桃李》诗:“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


国语辞典

1.贫穷无依,身世寒微。也作“孤微”

《晋书·卷六六·陶侃传》:“臣少长孤寒,始愿有限。”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〇》:“小生囊中只有四五十金,就是不嫌孤寒聘下令爱时,也不能彀就完姻事。”


网络解释

1.孤寒

孤寒,汉语词汇。

拼音:gū hán

释义:1、出身低微。

2.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

3.家境贫寒无依。

4.孤立;孤单。


英语翻译 alone and poor, humble, (Cantonese)​ miserl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孤寒造句

  • 1、旧社会,经常是八百孤寒受人欺侮。
  • 2、楼上花天酒地,楼下八百孤寒,这是什么样的社会啊!
  • 3、8月8来到,送你八个好:事业,八方支援;处世,八面玲珑;智慧,八斗之才;困难,八荒之外;烦恼,八百孤寒;人生,八面威风;朋友,八拜之交;快乐,八仙过海;短信打开八个好,如同得到八个宝,立刻转发财源到,人生从此皆美好!
  • 4、此时,独孤寒峰闪电般出指,君子不器意下的裂碑指带着洞金穿石的霸道力量,狠狠的与那淡金色的手掌撞击在一起。
  • 5、次日上午,大小官员和当地名流便三三两两前来拜谒新任知州,早上还冷清孤寒的公馆顿时热闹暄腾起来。
  • 6、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
  • 7、大人,草民自幼孤寒,幸得少年时遇见明州四明山雪窦寺契此大师,收我为俗家入室弟子,教授我一身好武艺。
  • 8、库马斯可是拥有顶级血猎的实力啊,这种力量再加上狼人族恐怖的速度想要杀叶孤寒简直是易如反掌,就算奥尔巴赫想救都来不及。
  • 9、而且成员的选择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叶孤寒被挑中是教廷和血猎联盟高层统一决定的。
  • 10、孤寒空下泪,南极望归魂。
  • 11、昔有一田父,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有家室。
  • 12、新中国的今天,八百孤寒早已成为过去。
  • 13、生平尤笃风义,喜振拔孤寒
  • 14、十七年调任四川,振拔孤寒,士风为之兴起。
  • 15、~,幸被孤寒,弱榇残魂,家山可望,仁者之心庶几远矣。
  • 16、明知生离就是死别,却依旧搀扶老妻,为她的孤寒无靠吞声饮泣;老妻哭得泪流满面,也明知老伴这一去,十成是回不来了,在那里哑声叮咛:赴到前方战线要保重?努力加餐。
  • 17、明知生离就是死别,却依旧搀扶老妻,为她的孤寒无靠吞声饮泣,老妻泪流满面,明知老伴这一去,怕是阴阳相隔,难以再见,只得哑声叮咛:赴到前方战线要保重,努力加餐。
  • 18、风夜中摇曳的孤独,颤抖的焰火,始终没有被熄灭。我要告诉漆黑的寂夜,纵使冷漠的夜让人孤寒不已,驶向梦想的船,纵若仅有淡触微光,我的梦想永远也不会被熄灭。
  • 19、阴晴不定的你,时而圆润如玉,时而孤寒如刃。
  • 20、它的花朞十分短暂,但开放之时异常惊艳,有一往无前的孤寒气息和令人心颤的绚烂优雅。
孤寒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