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封泥
fēng

封泥


拼音 fēng ní

简拼 FN

词语解释

封泥[ fēng ní ]

1.亦称“泥封”。古时简牍文书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加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谓之“封泥”。流行于秦汉时期


引证解释

1.谓用泥封缄文书。古代文书囊笥外加绳捆扎,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上盖钤印,以防泄密、失窃。也有将简牍盛于囊内,在囊外系绳封泥者。盛行于 秦 汉。清 末以来,此项遗物发现甚多。参阅 清 吴式芬 陈介祺 《封泥考略》, 清 刘鹗 《铁云藏封泥》, 周明泰 《续封泥考略》、《再续封泥考略》, 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 马衡 《封泥存真》

《后汉书·百官志三》:“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

唐 李林甫 《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目对封泥,手连印署。”

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序>》:“窃谓封泥之物,与古璽相表里,而官印之种类,较古璽印为尤伙,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

2.此谓守关如封泥,后因以“封泥”喻据守雄关

《后汉书·隗嚣传》:“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唐太宗 《入潼关》诗:“弃襦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国语辞典

1.古人未有纸时,以简素传递信息,为防私拆,在绳结开启处,以泥封紧,加盖印章,故称为“封泥”。其残存者,对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颇有助益,如马王堆一号墓“轪侯家丞”封泥


网络解释

1.封泥 (名词解释)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英语翻译 sealing clay, lute

法语翻译 lut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封泥造句

  • 1、张天生听到黄河老怪的赞许后,有些得意忘形,自己又去搬来一坛酒,拍开封泥掀去坛盖,举起来又喝了个罄尽。
  • 2、据了解,这些秦代封泥勾勒出了秦代官僚机构的网络图,涉及“三公九卿”制度及一些当时的主要官职。
  • 3、听到精彩处酒瘾一犯,从柜台下直接拎出一大坛酒,拍开封泥,咕咚咕咚就是一通好灌。
  • 4、一名炉前工人说,高炉出铁口的封泥烧得很结实,过去开铁口时,大家为节省时间会使用氧气焊烧割,常弄得浓烟滚滚。
  • 5、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回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古人谓之“封泥”。
  • 6、芽娘举起手中红色的瓷瓶,掀开封泥往下摇了摇,“壶是挺重的,怎么里边什么都没?”。
  • 7、潞翁于古文字多方取资,如泉文、金文、玺文、殳篆文、封泥文、宋元朱文、元押文等入印。
  • 8、书法工行草,国画习任伯年、王雪涛的小写意花鸟,篆刻喜封泥
  • 9、这种泥丸称为封泥,也称为泥封。
  • 10、淡出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人认为字的美丑不重要,书法也不再被人重视,该校的录取通知书与毛笔书法这一特性融合,使得整个通知书呈现出古朴优雅的气质,在封泥印,剪纸,剪影等的设计上,显现出箱有悠悠历史的13朝古都。
  • 11、我们除去竹筒上的封泥、菜叶和草塞,刨去竹片,那米饭被竹衣紧紧包裹着,像一根刨去皮的香蕉,光光的,白白的,不用吃,就让人喜欢的不得了。
  • 12、本文根据炸药的作功原理和炮眼封泥的作用,通过事故案例,论述炮眼封泥质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 13、篆刻治印于秦汉、而外奉封泥;款铭秦砖汉瓦、而外甚玉钟石鼓,碑额石刻无不罗入印中,从文化遗产中去芜存箐,以振中风。
  • 14、吴昌硕近融浙派、皖派,远绍陶铜、封泥,大圭石雕,朴茂浑成。
  • 15、不知岁月该封盖上怎样的泥才能在打开时有最甘冽的味。但关于那段战火纷飞,国难当头的岁月,即使封泥粗糙,多年后打开仍是一坛滋味悠然的佳酿。
  • 16、晚年力追汉印,尤得力于铸印及封泥,并参有碑版文字意。
  • 17、封泥,水泥封涂一种物质,如晒干的粘土或水泥,用于绑裹和密封管道的连接处和其它连接点或覆盖以有孔的表面以使之牢固。
  • 18、而苏乞年则拍开手中铁罐上的封泥,一股浓烈而灼烫的气息,宛如裹挟着金戈铁马,扑面而来,这股陈香或许称不上馥郁,但绝对够烈。
封泥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