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杰出有名的成语

形容杰出有名的成语


1赫赫有名 [ hè hè yǒu míng ]

解释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大。也作“赫赫之名”。

出处 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

2家喻户晓 [ jiā yù hù xiǎo ]

解释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都清楚;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出处 宋 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3名扬四海 [ míng yáng sì hǎi ]

解释 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4如雷贯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释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5妇孺皆知 [ fù rú jiē zhī ]

解释 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3回:“果如张仙所言,形于诗歌,扮为杂剧,弄得妇孺皆知。”

6驰名中外 [ chí míng zhōng wài ]

解释 驰:传播。声名传播到国内国外。也作“驰名天下”。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

7闻名遐迩 [ wén míng xiá ěr ]

解释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 《南齐书 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8引人注目 [ yǐn rén zhù mù ]

解释 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9举世瞩目 [ jǔ shì zhǔ mù ]

解释 举:全;瞩目:注视。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10大名鼎鼎 [ dà míng dǐng dǐng ]

解释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11名噪一时 [ míng zào yī shí ]

解释 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 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12举世闻名 [ jǔ shì wén míng ]

解释 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13名垂青史 [ míng chuí qīng shǐ ]

解释 垂:流传;青史:历史黄籍;古代在青皮竹简上刻记大事;故史书把历史称为“青史”。姓名和功绩在历史典籍中流传下来。

出处 清 卓尔堪《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14尽人皆知 [ jìn rén jiē zhī ]

解释 尽:全部。所有的人都知道。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15名满天下 [ míng mǎn tiān xià ]

解释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16路人皆知 [ lù rén jiē zhī ]

解释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17遐迩闻名 [ xiá ěr wén míng ]

解释 迩:近;遐:远。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重学敬德,遐尔著闻。”

18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释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19覆水难收 [ fù shuǐ nán shōu ]

解释 覆:翻;引申为倾、倒、泼的意思。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很难再挽回了。引申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难以重新结合。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20爱屋及乌 [ ài wū jí wū ]

解释 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出处 《尚书大传 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 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21画龙点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释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22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解释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23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释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24臭名远扬 [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

解释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出处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25名落孙山 [ míng luò sūn shān ]

解释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出处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26遗臭万年 [ yí chòu wàn nián ]

解释 臭:比喻恶名声;万年:指时间很长久。人死了;可是臭名却永远流传下去;遭人唾骂。

出处 《宋史 林勋等传赞》:“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遗臭万年者也。”

27名副其实 [ míng fù qí shí ]

解释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28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释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29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30众所周知 [ zhòng suǒ zhōu zhī ]

解释 大家普遍知道的(周:普遍)。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31名不虚传 [ míng bù xū chuán ]

解释 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32流芳百世 [ liú fāng bǎi shì ]

解释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33江郎才尽 [ jiāng láng cái jìn ]

解释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34榜上无名 [ bǎng shàng wú míng ]

解释 张贴的名单上没有名字。泛指落选。

出处 元 曾瑞《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屡次束装而回。”

35徒有虚名 [ tú yǒu xū míng ]

解释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36不声不响 [ bù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释 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37臭名昭著 [ chòu míng zhāo zhù ]

解释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38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释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出处 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39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释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40名列前茅 [ míng liè qián máo ]

解释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41师出有名 [ shī chū yǒu míng ]

解释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师必有名。”

42久负盛名 [ jiǔ fù shèng míng ]

解释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出处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43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释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44功成名就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

解释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45虚有其表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释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出处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46不名一钱 [ bù míng yī qián ]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47指鹿为马 [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释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48煮豆燃萁 [ zhǔ dòu rán qí ]

解释 用豆秸煮豆子;原比喻弟兄间互相残害。今比喻自家人闹不团结;自相伤害。燃:烧;萁:豆秸。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49一文不名 [ yī wén bù míng ]

解释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50万古流芳 [ wàn gǔ liú fāng ]

解释 好名声永远流传。万古:千秋万代;流:流传;芳:香;比喻好名声。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51暗渡陈仓 [ àn dù chén cāng ]

解释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出处 《群音类选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52马革裹尸 [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释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53无人不晓 [ wú rén bù xiǎo ]

解释 晓:知晓。没有人不知道。形容很有名气。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六章:“她早就艳名远播,无人不晓。”

54名闻遐迩 [ míng wén xiá ěr ]

解释 遐:远;迩:近。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 《魏书 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55寂寂无闻 [ jì jì wú wén ]

解释 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出处 清 钱学伦《语新》上卷:“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

56名震一时 [ míng zhèn yī shí ]

解释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 《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57鼎鼎有名 [ dǐng dǐng yǒu míng ]

解释 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出处 宋 陆游《岁晚书怀》:“残岁堂堂去,新春鼎鼎来。”

58鼎鼎大名 [ dǐng dǐng dà míng ]

解释 鼎鼎:名声盛大的样子。很大的名气。

出处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八:“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59名垂千古 [ míng chuí qiān gǔ ]

解释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 唐 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60驰名天下 [ chí míng tiān xià ]

解释 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61名扬天下 [ míng yáng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大将王文德么?”

62远近驰名 [ yuǎn jìn chí míng ]

解释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达木汀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

63名标青史 [ míng biāo qīng shǐ ]

解释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64遐迩著闻 [ xiá ěr zhù wén ]

解释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尼波罗国》:“近代有王,号鸯输代摩,自制《声明论》,重学敬德,遐迩著闻。”

65声名鹊起 [ shēng míng què qǐ ]

解释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出处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班中人称为戏忠臣。

66誉满天下 [ yù mǎn tiān xià ]

解释 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

出处 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67名高天下 [ míng gāo tiān xià ]

解释 比喻全国闻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68赫赫之名 [ hè hè zhī míng ]

解释 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傅叚传》:“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69笔大如椽 [ bǐ dà rú chuán ]

解释 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顶的木杆。笔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笔。

出处 《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70藏之名山 [ cáng zhī míng shān ]

解释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出处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71遐尔闻名 [ xiá ěr wén míng ]

解释 形容名声大,远近都知道。

72蝇随骥尾 [ yíng suí jì wěi ]

解释 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便可腾飞千里。比喻依附于贤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出处 语出《后汉书 隗嚣传》:“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

73知名当世 [ zhī míng dāng shì ]

解释 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出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皆有功德,知名当世。”

74扬名四海 [ yáng míng sì hǎi ]

解释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75垂名青史 [ chuí míng qīng shǐ ]

解释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76硕彦名儒 [ shuò yàn míng rú ]

解释 硕:大;彦:有才学的人。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