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击败敌人的成语

形容击败敌人的成语


1败军之将 [ bài jūn zhī jiàng ]

解释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2抱头鼠窜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3一败涂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释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4骄兵必败 [ jiāo bīng bì bài ]

解释 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5冲锋陷阵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

解释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 《北齐书 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6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释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出处 《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7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释 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拨开荆;砍掉棘。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艰苦奋斗。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8溃不成军 [ kuì bù chéng jūn ]

解释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9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释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10狼狈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解释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11皮开肉绽 [ pí kāi ròu zhàn ]

解释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

12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3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解释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14风声鹤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释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15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释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16南征北战 [ nán zhēng běi zhàn ]

解释 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

出处 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17七零八落 [ qī líng bā luò ]

解释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18人仰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释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19落花流水 [ luò huā liú shuǐ ]

解释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出处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20旗开得胜 [ qí kāi dé shèng ]

解释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出处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21残缺不全 [ cán quē bù quán ]

解释 残缺:缺少一部分;不完整。残余短缺不完全。形容物体经过破坏;变得不完整了。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22马到成功 [ mǎ dào chéng gōng ]

解释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23所向披靡 [ suǒ xiàng pī mí ]

解释 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出处 《梁书 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24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释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25一败如水 [ yī bài rú shuǐ ]

解释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形容失败惨重。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26残兵败将 [ cán bīng bài jiàng ]

解释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27望风而逃 [ wàng fēng ér táo ]

解释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风:风声;气势。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28屁滚尿流 [ pì gǔn niào liú ]

解释 形容极度恐惧、惊惶;失去自禁。有时也形容忙得不可开交。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屁滚尿流。”

29攻无不克 [ gōng wú bù kè ]

解释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30排除万难 [ pái chú wàn nán ]

解释 排:排开。排除重重阻碍;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出处 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31战无不胜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释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32折戟沉沙 [ zhé jǐ chén shā ]

解释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戟被折断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

出处 唐 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3血流成河 [ xuè liú chéng hé ]

解释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34横尸遍野 [ héng shī biàn yě ]

解释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35大败亏输 [ dà bài kuī shū ]

解释 打了败仗,损失很大。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36皮破肉烂 [ pí pò ròu làn ]

解释 形容伤势很重。

出处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瞧。”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