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什么都没了的成语

形容什么都没了的成语


1销声匿迹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释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2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出处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3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4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5一穷二白 [ yī qióng èr bái ]

解释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出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6两手空空 [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 ]

解释 两只手都没有一点东西。指没有一点钱或财产。

出处 清 袁枚《子不语》:“我客死于此,两手空空。”

7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8穷途末路 [ qióng tú mò lù ]

解释 穷途:绝路。末路:路尽头。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9无牵无挂 [ wú qiān wú guà ]

解释 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北侠原是无牵无挂之人,不能推辞,同上茉花村去了。”

10无影无踪 [ wú yǐng wú zōng ]

解释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处 元 吴昌龄《东坡梦》:“你那里挨挨拶拶,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11家徒四壁 [ jiā tú sì bì ]

解释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12身无分文 [ shēn wú fēn wén ]

解释 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13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释 空空:同“悾悾”;虚心的样子;如:文言虚词;表示“……的样子”。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4一贫如洗 [ yī pín rú xǐ ]

解释 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15日暮途穷 [ rì mù tú qióng ]

解释 日暮:天快黑;途穷:路走到了尽头。比喻接近灭亡。

出处 唐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16烟消云散 [ yān xiāo yún sàn ]

解释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出处 元 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17荡然无存 [ dàng rán wú cún ]

解释 。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出处 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18化为乌有 [ huà wéi wū yǒu ]

解释 乌有:无有;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19一无所获 [ yī wú suǒ huò ]

解释 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一无:全无)。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20一文不名 [ yī wén bù míng ]

解释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21坚壁清野 [ jiān bì qīng yě ]

解释 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22身无长物 [ shēn wú cháng wù ]

解释 除自身外;再没什么别的东西。形容人东西极少。生活简朴或家境贫寒。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23化为泡影 [ huà wéi pào yǐng ]

解释 泡:水泡。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 第七章 一》:“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黄河决堤,使豫东成为泽国,也就化为了泡影。”

24无依无靠 [ wú yī wú kào ]

解释 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形容孤独或没有支持。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如今闪的我老身无依无靠,着谁人养赡我来,兀的不好苦也。”

25铁石心肠 [ tiě shí xīn cháng ]

解释 心肠硬得像铁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出处 唐 皮日休《桃花赋序》:“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26牵肠挂肚 [ qiān cháng guà dù ]

解释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

27不可磨灭 [ bù kě mó miè ]

解释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毋事更屑屑也。”

28徒劳无功 [ tú láo wú gōng ]

解释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功效。

出处 宋 朱熹《诗集传》:“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29柳暗花明 [ liǔ àn huā míng ]

解释 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出处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0无路可走 [ wú lù kě zǒu ]

解释 处于极限,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

31灰飞烟灭 [ huī fēi yān miè ]

解释 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32一塌糊涂 [ yī tā hú tú ]

解释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33冰消瓦解 [ bīng xiāo wǎ jiě ]

解释 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34一无所得 [ yī wú suǒ dé ]

解释 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

出处 汉 焦赣《易林》:“步走逐鹿,空无所得。”

35儿女情长 [ ér nǚ qíng cháng ]

解释 儿女:男女。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晋司张华》:“尤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36绝无仅有 [ jué wú jǐn yǒu ]

解释 绝:绝对;仅:只。只有这一个;此外不会再有。形容极其少有。

出处 宋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37赤贫如洗 [ chì pín rú xǐ ]

解释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穷得如同被水洗过一样;什么也没有了。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1回:“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赤贫如洗。”

38云消雾散 [ yún xiāo wù sàn ]

解释 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

出处 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39不知去向 [ bù zhī qù xiàng ]

解释 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40无踪无影 [ wú zōng wú yǐng ]

解释 同“无影无踪”。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

41乌有先生 [ wū yǒu xiān shēng ]

解释 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出处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42日暮途远 [ rì mù tú yuǎn ]

解释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出处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43末路穷途 [ mò lù qióng tú ]

解释 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出处 《吴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44烟云过眼 [ yān yún guò yǎn ]

解释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出处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45渺无踪影 [ miǎo wú zōng yǐng ]

解释 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霍筠》:“宜春、蕊儿,渺无踪影。”

46销声敛迹 [ xiāo shēng liǎn jì ]

解释 犹言销声匿迹。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

47杳无踪迹 [ yǎo wú zōng jì ]

解释 见“杳无踪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48无影无形 [ wú yǐng wú xíng ]

解释 见“无形无影”。

出处 元·杨暹《刘行首》第一折:“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

49无形无影 [ wú xíng wú yǐng ]

解释 ①不见形迹;完全消失。②以形容虚构的事物。

出处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

50冰消冻解 [ bīng xiāo dòng jiě ]

解释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51山重水复 [ shān zhòng shuǐ fù ]

解释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出处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2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53春树暮云 [ chūn shù mù yún ]

解释 仰慕、怀念友人。

出处 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54冰解云散 [ bīng jiě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宋 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55冰散瓦解 [ bīng sàn wǎ jiě ]

解释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