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易子而食的意思
érshí

易子而食



成语拼音 yì zǐ ér shí

成语注音 一ˋ ㄗˇ ㄦˊ ㄕˊ

成语简拼 YZES

成语解释 子:指儿女。
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
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成语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近义成语 析骸以爨析骸易子易口以食

感情色彩 易子而食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灾后的惨状。

成语造句 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更多造句>>>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宋国人害怕了,宋王派元帅华元只身潜入楚国 ... 查看故事>>>

使用场景 形容女儿出色形容粮食形容场面很惨形容输得很惨形容生女儿形容食物诱人形容没米下锅形容惨不忍睹形容衣服款式多形容遭遇非常悲惨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易子而食造句

  • 1、三国的故事,滔滔江水,一言以蔽之,就是伪父临朝,易子而食。从家庭,到朝廷;从私家,到国家。
  • 2、目前,邯郸城已经到了析骨而炊、易子而食的危急关头,但您的后宫中却有成百的美人依然穿着绫罗绸缎,享用着美味佳肴。
  • 3、尽管他们气势还很盛,但围城三月,高鹫城中已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在饥饿下,他们的枪术也破绽百出。
  • 4、如果从饥饿上说,那就通了,在中国的历史上,逢到大灾荒年,人相食,甚至析骸以爨,易子而食,这都是常有的事。
  • 5、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
  • 6、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
  • 7、相传有一年江南大旱人们易子而食
  • 8、次年又遭大早,田无颗粒之收,民有易子而食
  • 9、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 10、越军伤亡得不到补充,吴国更是出现了易子而食的局面。
  • 11、路上,家霆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饿殍遍野,什么叫易子而食
  • 12、随后三年,地震、洪水、瘟疫、干旱,在各国肆虐横行,所有的国家都陷入艰难困苦之中,百姓纷纷流离失所,易子而食之事再不是新鲜事。
  • 13、新旧五代史上也曾记载:人相食,析骨而焚;易子而食
  • 14、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惨状: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 15、城不沉者三版,县斧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
  • 16、宋人“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何其残忍,然而其过在楚不在宋。我们要知道,即使冷战也是战。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思想渗透,弱势被强势包围,没有安全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一句话,大道理管着小道理。李零 
  • 17、朱孔阳不由的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人穷志短啊!整个中华大地,饿殍千里,易子而食
  • 18、中国古代每逢天灾人祸,粮食匮乏,就会出现“易子而食”的惨景;今天,我看到书中“易子而教”,一喜一忧,冰火两重。
  • 19、更有时饿得实在不能忍受了,就想在自己的胳膀上咬下一块肉来吞下去,这时我才相信古时"易子而食"和现在有些地方把死人的肉煮来当饭吃的惨事是真的。
  • 20、中国灾荒史上饥饿的灾民常常易子而食,形成震撼人心的灾荒食人文化,但却反映出极度饥饿状态下远古食人的本能重新显现,或者是食人的返祖现象。
易子而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