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很多人吵架的成语

形容很多人吵架的成语


1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2声嘶力竭 [ shēng sī lì jié ]

解释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 《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3鸡飞狗跳 [ jī fēi gǒu tiào ]

解释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出处 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4一哄而散 [ yī hòng ér sàn ]

解释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5乱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释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6声色俱厉 [ shēng sè jù lì ]

解释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7大发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释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8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9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10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11无济于事 [ wú jì yú shì ]

解释 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12无理取闹 [ wú lǐ qǔ nào ]

解释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13不由分说 [ bù yóu fēn shuō ]

解释 由:让;顺 随;分:辩别。不容许辩争。

出处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14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15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释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6振振有词 [ zhèn zhèn yǒu cí ]

解释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出处 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17理屈词穷 [ lǐ qū cí qióng ]

解释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8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解释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19并驾齐驱 [ bìng jià qí qū ]

解释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指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附会》:“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福。”

20齐头并进 [ qí tóu bìng jìn ]

解释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出处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21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22发号施令 [ fā hào shī lìng ]

解释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出处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23不可开交 [ bù kě kāi jiāo ]

解释 开:解开;交:纠缠。不能解脱纠缠。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

24指手画脚 [ zhǐ shǒu huà jiǎo ]

解释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25指桑骂槐 [ zhǐ sāng mà huái ]

解释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26结结巴巴 [ jiē jiē bā bā ]

解释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27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28乱作一团 [ luàn zuò yī tuán ]

解释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出处 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29沸沸扬扬 [ fèi fèi yáng yáng ]

解释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掀动;升腾。开水翻滚;气泡升腾的样子。比喻人声喧扰、议论纷纷。形容熙来攘往;非常热闹的情景。

出处 《山海经 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30可怜巴巴 [ kě lián bā bā ]

解释 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要再借,剩下这可怜巴巴的五亩地,也得戴上笼头啦!”

31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释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32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满腹狐疑 [ mǎn fù hú yí ]

解释 一肚子的疑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公子听如此说,便不好问,只是未免满腹狐疑。”

34翻天覆地 [ fān tiān fù dì ]

解释 覆;翻过来。使天地换了位置。形容变化巨大;彻底。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时,一屋子人,拉这个,扯那个,正闹得翻天覆地。”

35万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释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出处 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36锣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释 喧:声音大。锣鼓的声音震天响。用敲锣打鼓来表示喜庆的意思。

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37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38一反常态 [ yī fǎn cháng tài ]

解释 一反:完全相反;整个儿相反;常态:平常的情态。完全和平常的态度相反。形容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16章:“可是而今,他却一反常态,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

39促膝谈心 [ cù xī tán xīn ]

解释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40吵吵闹闹 [ chǎo chǎo nào nào ]

解释 故意发出各种争吵声的情况。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若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门首吵吵闹闹,却怎么了?”

41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释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42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43各行其是 [ gè xíng qí shì ]

解释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44你争我夺 [ nǐ zhēng wǒ duó ]

解释 指相互争夺。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这些富贵公子,你争我夺,依了张家,违了李家。”

45闪烁其词 [ shǎn shuò qí cí ]

解释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46唇枪舌剑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解释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47人来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释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48顿足捶胸 [ dùn zú chuí xiōng ]

解释 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出处 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49狗血喷头 [ gǒu xuè pēn tóu ]

解释 被狗的血喷了一头。形容骂得很凶。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4回:“一清早辰,吃他骂的狗血喷了头。”

50能言善辩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释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51时断时续 [ shí duàn shí xù ]

解释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

52闹闹哄哄 [ nào nào hōng hōng ]

解释 吵吵闹闹,指喧闹的场面。

出处 张洁《沉重的翅膀》:“刚才还是闹闹哄哄的一桌子人,一时全都静了下来,想着心事的样子。”

53沉默不语 [ chén mò bù yǔ ]

解释 指一言不发。

出处 沈从文《沅陵的人》:“这是一群默默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

54沸反盈天 [ fèi fǎn yíng tiān ]

解释 沸:翻滚;反:翻转;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55嚎啕大哭 [ háo táo dà kū ]

解释 大声哭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绝,心里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来。”

56大吼大叫 [ dà hǒu dà jiào ]

解释 大声喊叫。

出处 梁实秋《懒》:“任谁看完报纸之后,必须折好叠好放还原处,否则他就大吼大叫。”

57夫妻反目 [ fū qī fǎn mù ]

解释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 《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58有口难辩 [ yǒu kǒu nán biàn ]

解释 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59站不住脚 [ zhàn bù zhù jiǎo ]

解释 比喻观点等经不起推敲与反驳。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不过同伙当中都同他不对,因此我这里他站不住脚,所以太太亦只好让他走了干净。”

60舌剑唇枪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

解释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61指鸡骂狗 [ zhǐ jī mà gǒu ]

解释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62人欢马叫 [ rén huān mǎ jiào ]

解释 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63抽抽搭搭 [ chōu chōu dā dā ]

解释 形容抵声哭泣。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平儿听了,越发抽抽搭搭的哭了起来。”

64歇斯底里 [ xiē sī dǐ lǐ ]

解释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出处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65狗血淋头 [ gǒu xuè lín tóu ]

解释 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66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释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67疑惑不解 [ yí huò bù jiě ]

解释 心中怀疑,不明白。

出处 顾寄南《黄桥烧饼》:“他疑惑不解。陈毅同志告诉他,这是准备给俘虏吃的。”

68翻天作地 [ fān tiān zuò dì ]

解释 犹言翻天覆地。形容闹得很凶。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69鸡争鹅斗 [ jī zhēng é dòu ]

解释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争鹅斗,叫别人笑。”

70鸡声鹅斗 [ jī shēng é dòu ]

解释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话。”

71鼓吹喧阗 [ gǔ chuī xuān tián ]

解释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72畅叫扬疾 [ chàng jiào yáng jí ]

解释 指大吵大闹。“暢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

出处 元 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痴,不辨个高低,畅叫扬疾。”

73家翻宅乱 [ jiā fān zhái luàn ]

解释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74筛锣擂鼓 [ shāi luó léi gǔ ]

解释 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玩耍。”

75挑牙料唇 [ tiāo yá liào chún ]

解释 摇动嘴唇。谓吵嘴,争吵。

出处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寻争觅衅。”

76挑唇料嘴 [ tiāo chún liào zuǐ ]

解释 见“挑牙料唇”。

出处 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77一傅众咻 [ yī fù zhòng xiū ]

解释 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78蜩螗羹沸 [ tiáo táng gēng fèi ]

解释 蜩螗:蝉;沸:沸腾。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好像蝉噪、水滚、羹沸一样。比喻纷扰不宁

出处 梁启超《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虽中原逐鹿,刘兴项仆,蜩螗羹沸,而彼一无所闻焉。”

79金鼓喧阗 [ jīn gǔ xuān tián ]

解释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出处 清 金捧阊《守一斋笔记 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80雀喧鸠聚 [ què xuān jiū jù ]

解释 形容纷乱吵闹。

出处 唐·罗隐《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还有市薼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81强聒不舍 [ qiǎng guō bù shě ]

解释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82群雌粥粥 [ qún cí yù yù ]

解释 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出处 唐 韩愈《琴操 雉朝飞》:“当东而西,当啄而飞。随飞随啄,群雌粥粥。”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