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知内容的成语

形容不知内容的成语


1茫无所知 [ máng wú suǒ zhī ]

解释 一点也不知道。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知。”

2一问三不知 [ yī wèn sān bù zhī ]

解释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3一窍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释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4高深莫测 [ gāo shēn mò cè ]

解释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

出处 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5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6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7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解释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8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9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释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0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释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11顽固不化 [ wán gù bù huà ]

解释 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12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解释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13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14因循守旧 [ yīn xún shǒu jiù ]

解释 因循:沿袭;照老一套不改变;守旧:死守旧的一套;因袭死守着旧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15不劳而获 [ bù láo ér huò ]

解释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出处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16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17似懂非懂 [ sì dǒng fēi dǒng ]

解释 好像懂了;又像没懂。表示没有完全明白。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非懂的。”

18不得而知 [ bù dé ér zhī ]

解释 得:能够。无从知道。

出处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19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0心中无数 [ xīn zhōng wú shù ]

解释 指对情况不太了解或处理事情没有把握。数:数目;指掌握的实际情况。

出处 蒋和森《风萧萧 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21固执己见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释 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出处 《宋史 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22抱残守缺 [ bào cán shǒu quē ]

解释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出处 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23满腹疑团 [ mǎn fù yí tuán ]

解释 一肚子弄不清的疑问。指很多弄不清的问题。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24不识之无 [ bù shí zhī wú ]

解释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25雾里看花 [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释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26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释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处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27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28不甚了了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解释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出处 《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29迷离恍惚 [ mí lí huǎng hū ]

解释 模糊闪烁;分辨不清;似有若无。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银海一般的白,一半却迷离惝恍,摇曳着桐叶的黑影。”

30故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释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出处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31隐隐约约 [ yǐn yǐn yuē yuē ]

解释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32食古不化 [ shí gǔ bù huà ]

解释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

出处 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33坐享其成 [ zuò xiǎng qí chéng ]

解释 享:享受;成:成果。坐着不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

出处 明 王守仁《与顾惟贤书》:“闽广之役,偶幸了事,皆诸君之功,区区盖坐享其成者。”

34一无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解释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

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35不知所以 [ bù zhī suǒ yǐ ]

解释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出处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36如堕烟海 [ rú duò yān hǎi ]

解释 好像掉在烟雾弥漫的大海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37契船求剑 [ qì chuán qiú jiàn ]

解释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出处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8泥古不化 [ nì gǔ bù huà ]

解释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法。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出处 宋 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39百思莫解 [ bǎi sī mò jiě ]

解释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出处 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40五里雾中 [ wǔ lǐ wù zhōng ]

解释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41胶柱鼓瑟 [ jiāo zhù gǔ sè ]

解释 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42略知一二 [ lüè zhī yī èr ]

解释 指稍微知道一些。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5回:“我同骆府虽非本家,向有亲谊,他家之事,也略知一二。”

43不知就里 [ bù zhī jiù lǐ ]

解释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44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释 茫然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

45拟规画圆 [ nǐ guī huà yuán ]

解释 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46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释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47待兔守株 [ dài tù shǒu zhū ]

解释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48不知所从 [ bù zhī suǒ cóng ]

解释 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49抱令守律 [ bào lìng shǒu lǜ ]

解释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时舍,便云我能平狱。”

50暮色苍茫 [ mù sè cāng máng ]

解释 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出处 《茅盾散文 旅踪屐痕 海参崴印象》:“海参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下午五时,已经暮色苍茫。”

51泥古拘方 [ ní gǔ jū fāng ]

解释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52画地而趋 [ huà dì ér qū ]

解释 趋:疾走。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比喻不知变通。

出处 庄周《庄子 人世间》:“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53执而不化 [ zhí ér bù huà ]

解释 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人世间》:“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54胶柱调瑟 [ jiāo zhù tiáo sè ]

解释 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出处 《文子·五·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55枉曲直凑 [ wǎng qǔ zhí còu ]

解释 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56荆人涉澭 [ jīng rén shè yōng ]

解释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57板板六十四 [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

解释 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出处 清 范寅《越谚 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