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非常拥挤的成语

形容人非常拥挤的成语


1人多势众 [ rén duō shì zhòng ]

解释 人多势力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2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释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济济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解释 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形容很多的人汇聚在一起。

出处 清 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

4水泄不通 [ shuǐ xiè bù tōng ]

解释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5座无虚席 [ zuò wú xū xí ]

解释 虚: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6万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释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出处 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7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8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9络绎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释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10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11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12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13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14人满为患 [ rén mǎn wéi huàn ]

解释 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栈小,已经人满为患。”

15比肩继踵 [ bǐ jiān jì zhǒng ]

解释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16宾客如云 [ bīn kè rú yún ]

解释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17人来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释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18熙来攘往 [ xī lái rǎng wǎng ]

解释 熙、攘:喧闹、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19挨肩擦背 [ āi jiān cā bèi ]

解释 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紧紧挨着;也形容人多而拥挤。

出处 《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尸》:“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

20挨肩叠背 [ āi jiān dié bèi ]

解释 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叠背。”

21人多嘴杂 [ rén duō zuǐ zá ]

解释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22比肩叠踵 [ bǐ jiān dié zhǒng ]

解释 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出处 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沈旧人,胜朝遗耈,比肩叠踵,同掌丝纶。”

23比肩叠迹 [ bǐ jiān dié jì ]

解释 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出处 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

24挨肩并足 [ āi jiān bìng zú ]

解释 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竞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

25项背相望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

解释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26比肩接踵 [ bǐ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出处 清 戴名世《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27攘来熙往 [ rǎng lái xī wǎng ]

解释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8挨山塞海 [ āi shān sè hǎi ]

解释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29挨三顶五 [ āi sān dǐng wǔ ]

解释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穷马周遭际卖塠媪》第五卷:“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

30车马辐辏 [ chē mǎ fú còu ]

解释 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挤。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往人来,十分热闹。”

31张袂成阴 [ zhāng mèi chéng yīn ]

解释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九》:“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32踵接肩摩 [ zhǒng jiē jiān mó ]

解释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出处 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33人千人万 [ rén qiān rén wàn ]

解释 形容人多。

34无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解释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5七手八脚 [ qī shǒu bā jiǎo ]

解释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36大庭广众 [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

解释 庭:旧时指官署的厅堂;后泛指大院子;大庭:宽大的场所;广:多;众:许多人。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也作“广庭大众”。

出处 汉 孔鲋《孔丛子 公孙龙》:“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悔而不敢斗争。”

37人浮于事 [ rén fú yú shì ]

解释 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38大摇大摆 [ dà yáo dà bǎi ]

解释 走路时身子摇摆;乱晃。形容举动无所顾忌;扬扬自得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39应接不暇 [ yìng jiē bù xiá ]

解释 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40信以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释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41接连不断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续不间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42荒无人烟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释 形容偏僻荒凉;没有人家。人烟:住户。

出处 穆欣《南线巡回 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43成千上万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解释 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成千累万”。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44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45议论纷纷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释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46沸沸扬扬 [ fèi fèi yáng yáng ]

解释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掀动;升腾。开水翻滚;气泡升腾的样子。比喻人声喧扰、议论纷纷。形容熙来攘往;非常热闹的情景。

出处 《山海经 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47人迹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解释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48多才多艺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释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49众说纷纭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解释 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说法多而杂。

出处 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当纯公既没,众说纷纭,卒能坚忍植立。”

50地广人稀 [ dì guǎng rén xī ]

解释 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51僧多粥少 [ sēng duō zhōu shǎo ]

解释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52寡不敌众 [ guǎ bù dí zhòng ]

解释 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53三人成虎 [ sān rén chéng hǔ ]

解释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54人多口杂 [ rén duō kǒu zá ]

解释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55风雨不透 [ fēng yǔ bù tòu ]

解释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

56七言八语 [ qī yán bā yǔ ]

解释 形容人多语杂。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话,你们七言八语,那里还敢理会,实实不曾听得。”

57众口纷纭 [ zhòng kǒu fēn yún ]

解释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58山明水秀 [ shān míng shuǐ xiù ]

解释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59接踵而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解释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60挥汗成雨 [ huī hàn chéng yǔ ]

解释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61杀人如草 [ shā rén rú cǎo ]

解释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出处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群横日劫,杀人如草。”

62七嘴八张 [ qī zuǐ bā zhāng ]

解释 形容人多语杂。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众官员一拥而前,七嘴八张的,都问道:‘世子何在?’”

63一拥而入 [ yī yōng ér rù ]

解释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64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65磕头碰脑 [ kē tóu pèng nǎo ]

解释 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3回:“这有何难?放着相大爷一个名进士,磕头碰脑,满路都是同年,这有甚么难处!”

66蜂拥而来 [ fēng yōng ér lái ]

解释 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67居心险恶 [ jū xīn xiǎn è ]

解释 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68万头攒动 [ wàn tóu cuán dòng ]

解释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争着看。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69挨肩擦膀 [ āi jiān cā bǎng ]

解释 指身体相贴近。也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你怎么偏要挨肩擦膀的,舒着手往我怀里摸甚么?”

70挨肩迭背 [ āi jiān dié bèi ]

解释 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71粥少僧多 [ zhōu shǎo sēng duō ]

解释 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 邹韬奋《学校与商场》:“小学教员比较是刻苦耐劳一点,可是各地因为粥少僧多,常常为争夺饭碗而闹得乌烟瘴气。”

72挨肩搭背 [ āi jiān dā bèi ]

解释 挨肩:肩和肩相靠。搭背:手搭在别人背上。形容极其亲昵的样子。

出处 《官场维新记》第九回:“小玉凤见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连忙抛了各客,溜进房间里来,与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块儿。”

73填街塞巷 [ tián jiē sāi xiàng ]

解释 形容人非常多。

出处 《南齐书 虞玩之传》:“又生不长发,便谓为道人,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74骈肩累迹 [ pián jiān lèi jì ]

解释 同“骈肩累迹”。

出处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75骈肩累踵 [ pián jiān lèi zhǒng ]

解释 同“骈肩累迹”。

出处 清·王韬《瀛需杂志》:“二十八日为城隍夫人诞辰,城中热闹,无异于城外,几于倾邑若狂,士女往观者,骈肩累踵。”

76骈肩累足 [ pián jiān lèi zú ]

解释 同“骈肩累迹”。

出处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77骈肩接迹 [ pián jiān jiē jì ]

解释 同“骈肩累迹”。

出处 宋·刘炎《迩言》:“游者骈肩接迹,观者啧啧咏叹。”

78骈肩叠迹 [ pián jiān dié jì ]

解释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出处 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

79比肩迭迹 [ bǐ jiān dié jì ]

解释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出处 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

80逐队成群 [ zhú duì chéng qún ]

解释 形容人多。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游街的犯人,逐队成群;看游街的闲人,填街塞巷。”

81肩摩踵接 [ jiān mó zhǒng jiē ]

解释 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

出处 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 幽怪二》:“终日人鬼杂处,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闻问。”

82筑舍道傍 [ zhù shè dào bàng ]

解释 傍:通“旁”。在路旁盖房子,同路人讨论事情。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

83聚蚊成雷 [ jù wén chéng léi ]

解释 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发出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危害甚大。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84毂击肩摩 [ gǔ jī jiān mó ]

解释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临葘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85屯街塞巷 [ tún jiē sè xiàng ]

解释 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86人多手杂 [ rén duō shǒu zá ]

解释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87口多食寡 [ kǒu duō shí guǎ ]

解释 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出处 唐·韩愈《答胡生书》:“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

88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89袁安高卧 [ yuán ān gāo wò ]

解释 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出处 《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90亚肩叠背 [ yà jiān dié bèi ]

解释 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91亚肩迭背 [ yà jiān dié bèi ]

解释 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92腹有鳞甲 [ fù yǒu lín jiǎ ]

解释 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93为善最乐 [ wéi shàn zuì lè ]

解释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处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94谋道作舍 [ móu dào zuò shě ]

解释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出处 宋·宋祁《杂说》:“谋道作舍,三年弗架。”

95连衽成帷 [ lián rèn chéng wéi ]

解释 见“连衽成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96驾肩接武 [ jià jiān jiē wǔ ]

解释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出处 《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97龙多乃旱 [ lóng duō nǎi hàn ]

解释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出处 宋·李季可《松窗百说·恃众》:“今不救之,罪分于众而难责,则皆莫之顾,况横身犯众,为人肩利害事耶?谚所谓龙多乃旱是也。”

98张袂成帷 [ zhāng mèi chéng wéi ]

解释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出处 汉·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99比肩迭踵 [ bǐ jiān dié zhǒng ]

解释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出处 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