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不辨真伪的意思
biànzhēnwěi

不辨真伪



成语拼音 bù biàn zhēn wěi

成语注音 ㄅㄨˋ ㄅ一ㄢˋ ㄓㄣ ㄨㄟˇ

成语简拼 BBZW

成语解释 辨:分辨。
伪:虚假。
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成语繁体 不辨真偽

近义成语 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反义成语 火眼金睛

感情色彩 不辨真伪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一时贵耳贱目者,不辨真伪,遽以名士相推。”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年轻单纯形容一切都是假形容虚假的美好形容事情不真实形容人虚假形容虚假的繁荣形容真真假假形容孙膑形容没有兑现承诺形容漂泊不定


英语翻译 be unable to distinguish the genuine from the imitation

日语翻译 真偽(しんぎ)の見分けがつかない

法语翻译 ne pouvoir distinguer le vrai du faux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不辨真伪造句

  • 1、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乱品种当作正品使用,引发不良反应。
  • 2、五月十二日,弘光帝在马銮的保护下抵达太平府,太平府知府不辨真伪,闭门不纳,于是一行人在郊外扎营留宿。
  • 3、为了保护自己,人人都躲在美德的掩体后面,寡廉鲜耻地攻击别人,陷害别人,流长蜚语满天飞,让人不辨真伪,难以裁决。
  • 4、孙夫人不辨真伪,匆匆携阿斗登船回吴国,诸葛亮派赵云勒兵断江留住了阿斗,只放孙夫人一人回东吴,直线筛。
  • 5、敢言战守的袁崇焕两度挫败后金的进攻,给明朝带来了希望,皇太极施离间计,明廷臣与崇祯不辨真伪,将他残酷处死。
  • 6、长年累月,第二灵心幻化分身,与本尊不辨真伪
  • 7、更不能不辨真伪,把糟粕当精华大肆宣扬传统中的消极因素。
  • 8、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逐走悟。
  • 9、唐僧却不辨真伪,赶走了孙悟空。
  • 10、我师父不辨真伪就下拜,被他拿了。
  • 11、埋孔子及诸贤像,业儒者不辨真伪皆坑之。
  • 12、可是扶苏仁弱,接到假诏书,不辨真伪,便欲自杀。
  • 13、你如果有一把紫砂壶不知好赖不辨真伪,不妨拿去请教杂家何祚欢,他可以品头论足,说得你心服口服。
  • 14、人在攻讦之下,容易不辨真伪,产生误解和误判;人在情绪之下,容易口不择言,伤害彼此的感情。
  • 15、上大惊怒,不辨真伪,虽群臣劝阻,还是令德龙执尚方宝剑去抄唐府,将唐家三百余口全下天牢死囚室。
  • 16、也不辨真伪,急忙驾起云气来到女童的面前,一拱手恭敬的说道:“不知娘娘有何旨意,还望仙童说来!”。
  • 17、气愤教主们空有慧眼不辨真伪,忽想起一事。
  • 18、商昊此时已经不顾一切,眼睛中的怒火透过无形的忧郁,要洞穿每一个不辨真伪的旁观者,他对那些呼喊冷静、主持“正义”。
  • 19、小皇帝年幼,主政的宰相范质大惊失色,不辨真伪,仓皇派禁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征迎敌。
  • 20、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
不辨真伪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