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月令
yuèlìng

月令


拼音 yuè lìng

简拼 YL

词语解释

月令[ yuè lìng ]

1.农历中某月中的气候、时令

monthly climate;


引证解释

1.《礼记》篇名。礼家抄合《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而成。所记为农历十二个月的时令、行政及相关事物。后用以特指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汉书·李寻传》:“寻独好《洪范》灾异,又学天文月令阴阳。”

唐 庾光生 《奉和刘采访缙云南岭作》:“鸟讶山经传不尽,花随月令数仍稀。”

《明史·职官志三》:“荐新,循月令献其品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东西庙》:“至於春花中如牡丹、海棠、丁香、碧桃之流,皆能於严冬开放,鲜艳异常,洵足以巧夺天工,预支月令。”

2.排列一年十二个月时令、节气的历书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十一年)》:“特命史官作月令,钦将天历记分明;每年节气通记録,草木萌芽在何辰。”

3.月令的变化是由天地所主宰的,故亦借指命运、天数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说不定,也许因为这点小误会与委曲,日本人还再给她加升一级呢!这不过是月令中的一点小磕绊,算不了什么!”

王统照 《银龙集·隔绝阳曦》:“就是法如呢,真碰运气!他从西乡募缘回来,都是本家,便到章日山上住一宿,偏偏有他的月令……后来,好歹病了一大场。”


国语辞典

1.《礼记》篇名。记农历十二个月的时令、行政及相关事物

2.星相家称每个月的吉凶休咎

“月令高低”。


网络解释

1.月令

月令》,古代天文历法著作。共一卷。是上古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朝廷的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现存《礼记》中有一篇《月令》之外,还有《逸周书》中的一篇《月令》,惟后者已佚失。

数术学文献的用语里,月令指月建。


英语翻译 typical weather in a given seaso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月令造句

  • 1、命运是属于命跟运的组合,命可以解释为八字,运可以解释为后天从八字月令排盘而来的大运,包含流年运气。
  • 2、实际上,如果将月令当作一个执行天命的“政府”,那么,支中的主气就是这个“政府一把手”了。
  • 3、次看月令是何者透干,以透干者为用定格,不透干则以月令本气藏干为用定格。
  • 4、薛涛笺自写艺兰月令,梧叶落取制炉灰。
  • 5、喜月令辰,笃生圣嗣。
  • 6、礼月令:『季秋之月,昏,虚中。
  • 7、礼月令:『孟夏之月,旦,婺女中。
  • 8、月令丑中有辛金官星,被丁火盖头制住了。
  • 9、不韦鸠集儒者,寻于圣王月令之事而记之。
  • 10、月令值食,身健旺,善饮食,资质丰肥,四柱有吉曜相扶,堆金积玉,声名显着。
  • 11、下无限的遐想,尽情的构思我的神秘。我没有春雨那么珍贵;没有夏雨那么张扬;没有秋雨那么温柔;也没有冬雨那么憨厚。我就是我,八月令人难以琢磨的雨。
  • 12、下无限的遐想,尽情的构思我的神秘。我没有春雨那么珍贵;没有夏雨那么张扬;没有秋雨那么温柔;也没有冬雨那么憨厚。我就是我,八月令人难以琢磨的雨。”
  • 13、月令花,天上雪,花初放,始凋谢,一刻生,一刻灭,月出不见花,花开不见月,月令花不知,花亦不识月,花开一刻生,花谢一刻灭。
  • 14、夜很静很静。静得没有风声。我喜欢深邃静谧的夜。夜让人恬静,月令人心醉,星使人痴迷。于是我穿过林间幽长的小径,寻着月光的味道和星星的笑声来到空旷的田野上,在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
  • 15、北京人的遛鸟、葡萄月令、翠湖心影这篇篇朴实至深的散文,或感动、或诙谐,但始终在那一隅轻轻地,讲述着一个个平凡的故事。
  • 16、夜,很静很静,静得听不见任何声音。我喜欢深邃静谧的夜。夜让人恬静,月令人心醉,星使用痴迷。于是我穿着过林间幽长的小径,寻着月光的味道和星星的笑声来到空旷的田野上,在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
  • 17、今朝雨水天清靓,月令初春地始华。岸柳东风裁发秀,青山满眼绿枝芽。
  • 18、夜很静很静。静得没有风声。我喜欢深邃静谧的夜。夜让人恬静,月令人心醉,星使人痴迷。现在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或许你已经睡了,但你可曾知道,有多少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在挑灯夜读,她们为了她们的理想而奋斗。
  • 19、若说风令人清爽,雨令人销魂,月令人缠绵,书则宁静而淡雅,用清新的书香撩起了我心中深深地眷恋。在千百次的追寻,亿万次的奔逐中,我终于认定了你书,你就是我的最爱。
  • 20、往昔的峥嵘岁月令我难以忘怀。我仍记得初中那些景,那些人,只是蓦然回首,身后却是另一番景色……
月令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