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窃据
qiè

窃据


拼音 qiè jù

简拼 QJ

词语解释

窃据[ qiè jù ]

1.用不正当手段取得或占据

窃据要职。

usurp;


引证解释

1.亦作“窃踞”。用不正当手段占据

唐 刘长卿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诗:“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

《新唐书·哥舒翰传》:“禄山虽窃据河朔,不得人心。”

宋 苏轼 《乞罢宿州修城状》:“意谓恐有盗贼窃据,以断运路。”

《清史稿·简修亲王雅布传》:“迨赴吉安,以重兵围城,而韩大任窜逸,窃踞寧都,復扰万安、泰和,不能击灭。”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故俄人不费一兵,不折一矢,泰然而窃据之。”


国语辞典

1.以不合法的方式占据

《新唐书·卷一三五·哥舒翰传》:“禄山虽窃据河朔,不得人心。”


网络解释

1.窃据

窃据,汉语词汇。

拼音:qiè jù

释义:用不正当手段占据或取得。

语出 唐 刘长卿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诗:“ 关中 因窃据,天下共忧栗。”《新唐书·哥舒翰传》:“ 禄山 虽窃据 河朔 ,不得人心。”亦作“ 窃踞 ”。


英语翻译 to usurp; to expropriate; to claim unjustl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窃据造句

  • 1、老秦,我算是看出来了,你恨透这帮瞎指挥的外行了,朝令夕改,首鼠两端,这样的人窃据高位,是我国情报界的灾难啊。
  • 2、章氏“揭发伏藏”,作“诛心之论”,显得“气壮而理直”,至于“曳尾涂中,龟鳖同乐,而复窃据虚名,高言改革,惧丑声之外扬,则作无赖口吻以自抵谰。
  • 3、贼首木乞儿,隐姓埋名,以木奉自称,欺瞒官府,窃据济州刺史之位。
  • 4、操子丕,载其凶逆,窃据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隳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恭行天罚。
  • 5、天杀的狗贼,窃据朝堂,怎不让鞑子把他们捉去为奴为婢!
  • 6、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
  • 7、白山黑水的剑与火,洗涤江南;北虏窃据大明神器,国祚衰微。
  • 8、他们的亲属加入太平道的不知凡几,很多还窃据高层。
  • 9、仆位足下当曳尾涂中,龟鳖同乐,而复窃据虚名,高言改革,惧丑声之外扬,则作无赖口吻以自抵谰。
  • 10、中华文明恩泽四方,却并没能让当地越族威服,唐亡之后,交趾窃据越北,屡犯天南,竟成中华大患。
  • 11、这些女性中包括女主角Cambara。她是作者笔下诸多的坚强的女英雄之一。她终止在多伦多的浪迹生涯,从窃据重器的军阀手中接回她的亲人。
  • 12、孟岩冷蔑的一笑,“马顺不过是一个自甘堕落的狗腿子,又何德何能窃据高位?”。
  • 13、父王,你说我国之中谁有这等气魄,这柄宝剑窃据我手也许会玷污英魂,但是我也相信终有一天我会配的上做它新的主人。
  • 14、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
  • 15、山西陶者窃据之,每岁作诸巨器,朴质坚重,凝如金石。
  • 16、靖康之变,中原为虏窃据,当时文人胜士,陷于彼者不少。
  • 17、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
  • 18、自古奸臣皆外为恭顺而中藏祸心,未有窃据宝位、改元肆赦、恶状昭着若邦昌者。
  • 19、邱迟给陈伯之分析了一下北魏的情况,北魏窃据中原地区统一北方至梁天监时恶贯满盈,照理应该灭亡了,而且北魏宣武帝昏庸狡诈,内部统治集团自相残杀,许多部落要脱离北魏的统治。
  • 20、袁术虽然有着显赫的家世,可上有长辈安排、鞭策,下有兄长压制、甚至迫害,即便窃据嫡子尊位,话语的份量仍是太轻。
窃据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