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儒家
jiā

儒家


拼音 rú jiā

简拼 RJ
五笔 WFPE

词语解释

儒家[ rú jiā ]

1.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the Confucianists;


引证解释

1.崇奉 孔子 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西汉 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於六经之中,留意於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九节:“孔子学说含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学派总能适合整个封建时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

2.指读书人家

唐 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监察御史时,分务东臺,无所顾虑。”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金陵真氏有诗才》:“元祐中,有真氏者,本金陵儒家也,美貌又有诗才。”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家下贫穷,不敢仰攀富户,但得一样儒家女儿,可备中馈,延子嗣足矣。”


国语辞典

1.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孔子为宗师,主张礼治,强调伦常关系。后亦指崇尚孔孟之说或性理之学的学者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儒家者流……游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2.读书人家

唐·元稹〈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监察御史时,分务东台,无所顾虑。”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福善祸淫,天自有常理。尔是儒家,乃昧自取之理,为无益之求。”


网络解释

1.儒家 (信奉孔子学说的哲学学派)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


英语翻译 Confucian school, founded by Confucius 孔子[Kong3 zi3] (551-479 BC)​ and Mencius 孟子[Meng4 zi3] (c. 372-c. 289 BC)​

法语翻译 confucianisme

德语翻译 Konfuzianismus (S, Philo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儒家造句

  • 1、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的。
  • 2、孔子席不暇暖地周游列国,为的就是宣扬儒家的仁道思想。
  • 3、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纺。
  • 4、敬业乐群是先秦儒家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 5、儒家学说虽然糟粕不少,但整个内容不失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积厚流广,其影响是深远的。
  • 6、古往今来,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不知凡几,但一般不能称为儒者或儒家
  • 7、李壮平是大儒,是我见过的中国儒家典范的第一人。
  • 8、儒家主张推行“仁”政,垂拱而治。
  • 9、安贫乐道是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 10、通电中振振有辞的都是以儒家道德标准为根据的理论。
  • 11、孔子与孟子齐名,同为我国儒家的代表人物。
  • 12、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 13、儒家把古代神话都当作荒诞不经的东西而置之不顾,是保守狭隘的。
  • 14、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薪尽火传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终处于正统地位。
  • 15、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定于一尊,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
  • 16、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顺其自然,一切不可勉强;儒家主张都要谨守本分,一切不可妄贪。
  • 17、民贵君轻,民心向背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
  •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化人无数,德披八方,儒家掌教端木敬德老爷子,到!
  • 19、中国,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屹立不倒,儒家思想传颂至今,诗词歌赋,更是曾出不穷。那些从小翻看的东西深深烙印于心,把我和祖国深深联系在一起。
  • 20、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
儒家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