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赋役

赋役


拼音 fù yì

简拼 FY

词语解释

赋役[ fù yì ]

1.赋税和徭役


引证解释

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中国 古代,赋初指兵赋。 春秋 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 汉 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明 代以后,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 清 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

《六韬·盈虚》:“其赋役也甚寡。”

《新唐书·食货志二》:“国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

《清史稿·食货志二》:“世祖入关,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赋役三年。”

2.分配徭役

《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三年》:“西川节度使高駢筑成都罗城,使僧景仙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

胡三省 注:“赋,布也;分布使之就役也。”


国语辞典

1.赋税和徭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


网络解释

1.赋役

赋役,汉语词汇。

拼音:fù yì

释义: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2、分配徭役。


英语翻译 Taxes and labor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赋役造句

  • 1、在这一过程中,贡纳、兵役、赋税始终是政府对少数民族征发赋役的主要形式。
  • 2、及边事吃紧,军费开支陡然增加,对人民的征敛就愈其苛重:国家自陕西用兵以来,赋役烦重。
  • 3、地方志里当然不只有数据,那些由迁徙重新完成的土地资源占用,潜江县“占田多者皆流寓豪恣之人,土着者反为其佃仆,贫弱受累,赋役不均”。
  • 4、而中国“秦制”以后赋役制度的基础在于,皇权是一切“子民”人身和财产的最终所有者、支配者。
  • 5、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
  • 6、兵役、赋税始终是政府对少数民族征发赋役的主要形式。
  • 7、其广南小州,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 8、他有经世之才,在巡抚任上,厘奸革弊,抑制豪右,进行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生产的赋役改革。
  • 9、废官牛租,令民实报田亩以均赋役,颇能兴利除弊。
  • 10、录事参军主管州衙庶务,纠察各曹稽违;司户参军主管户籍、赋役、仓库受纳;司法参军主管议法断刑;司理参军主管审讯狱讼。
  • 11、三年,行取授御史,疏请画一各省裁免赋役,从之。
  • 12、杂徭一名始见于北魏,唐代与租庸调并列为赋役正项。
  • 13、少有大志,凡天文、地志、兵刑、礼乐、河渠、赋役等等,皆研究明悉。
  • 14、时侨人着白籍,属不定居、无实土之虚悬流寓户口,皆无赋役
  • 15、浙东地区赋役苛重。
  • 16、恩免:凡皇帝即位、太后或皇帝寿辰、沿例渴陵、巡狩等重大活动,不分无灾有灾,都按定制给予赋役宽免。
  • 17、甲辰,制骁果之家,蠲免赋役
  • 18、萨摩下士、军赋役
  • 19、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
  • 20、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
赋役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