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不第

不第


拼音 bù dì

简拼 BD

词语解释

不第[ bù dì ]

1.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不但。复姓


引证解释

1.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唐 岑参 《送周子落第游荆南》诗:“足下復不第,家贫寻故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五:“李巨川有笔述,歷举不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顺治丁酉江南科场狱》:“时尤侗、汤卿谋高才不第,隐姓名为沉白、杨云,描写主考何某,尽态极妍。”

2.不但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北路则驻防万餘户,已滋生四五万口,更有緑营兵数千,设若割弃,不第玉门以内无安插之所,且厄鲁特、索伦诸部落,必分投他国。”

3.复姓。 汉 王符 《潜夫论·志姓氏》谓 不第氏 为 纣 庶兄 微子 之后, 子 姓


国语辞典

1.考试不合格

《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其不第则习业如初。”

《三国演义·第一回》:“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

2.不只、不但

“贪吏对国家的安定不第无功,尚且有害。”


网络解释

1.不第

1.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方其初读儒书,于唐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遇钟离子得授金丹。”

2.不但。

3.复姓。汉王符《潜夫论.志姓氏》谓不第氏为纣庶兄微子之后,子姓。

4. (1)科举考试未被录取。唐·白居易《送常秀才下第东归》诗:“寒食看花眼,春风落第心。”元·曾瑞 《留鞋记》楔子:“人都道我落第无颜,羞归乡里,那知就中自有缘故。”《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状元果是梦中所迎匾上姓名,其子落第。”

(2)泛指未被选中或成绩不及格。《红楼梦》第三八回:“这场我又落第了!”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同学一百余人,我在其中,不过是没有落第。” 5.“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三国演义》


英语翻译 to fail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n imperial China)​

德语翻译 Budi (Eig, Fam)​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不第造句

  • 1、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仰且同室操戈矣。
  • 2、一书生因屡试不第,遂抛却功名之心,立志浪迹江湖,寻侠求隐,云游四方。
  • 3、陈抟早年举进士不第,开始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来到华山云台观隐居,与隐士李琪、吕洞宾为友。
  • 4、张伯端年轻时才华横溢,饱读诗书,可惜屡试不第,屈为府吏数十年。
  • 5、安国虽然诗文得到朝野赞誉,但宦途却是坎坷,屡试不第
  • 6、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举人、落职知县等担任,成了位置闲散之地。
  • 7、公孙缺年轻时本是一名落魄秀才,十年寒窗屡试不第,遂淡了功名心,埋首山水间,终日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 8、再说,你看看我们米蓝旅长一副公正不阿的样子,这要真是犯规了她还不第一个把我的建议给扼杀在摇篮啊。
  • 9、不敢确定但为了不第一天就丢面子,贤者还是装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款款而谈:所谓的贤者就是平常辅助英雄,关键的时候开导英雄。
  • 10、秀洲人氏,自幼读书无奈屡试不第,这次出来游历一番,也是散散心。
  • 11、看来当初黄巢屡试不第,怨气多年的积蓄今朝一发吧。
  • 12、由于多次科举不第,陈白沙与仕途缘悭分浅,他的后人也很少出现大人物。
  • 13、当今大宋文道大昌,但凡读书人总能谋到一个好前程,只要有恒心毅力坚持下去,哪怕屡试不第,朝廷也会嘉许酌情录用。
  • 14、多次应试不第,为村义学塾师。
  • 15、次年赴京会试,春闱不第
  • 16、屡试不第,隐居以终。
  • 17、朱严仕途坎坷,屡试不第
  • 18、屡上春官不第,狂名满天下。
  • 19、有文名,中举后屡试不第
  • 20、后屡试不第,遂居乡着述。
不第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