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红花
hónghuā

红花


拼音 hóng huā

简拼 HH
五笔 XAAW

词语解释

红花[ hóng huā ]

1.旧大陆的一种草本植物(Carthamus tinctorius),像一种蓟,为其油广泛栽培,有大的鲜红色或桔黄色头状花

safflower;

2.该种植物的花,干燥后可入药,用于活血、散瘀、通经


引证解释

1.亦作“红华”。红色的花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垂朱荣。”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红华舒春,黄鸟飞时。”

唐 杜甫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2.即红蓝花。亦指红蓝花的花。中医入药,性温味辛。有祛瘀生新、通经活血及止痛等作用。参见“红蓝”

《南史·循吏传·王洪范》:“先是青州资鱼盐之货,或强借百姓麦地以种红花,多与部下交易,以祈利益。”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挺生》:“消痰加枳殻,活血用红花。”


国语辞典

1.红色的花

唐·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诗:“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2.植物名。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光滑无毛,深绿色,夏季梢头生红黄色的筒状花,瘦果卵形,表面白色而光亮。花可制胭脂或染料,种子可炸油


网络解释

1.红花 (菊科、红花属植物)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红蓝花 、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主产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避免孕妇使用,否则会造成流产。


英语翻译 safflower (Carthamus tinctorius)​

法语翻译 carthame des teinturiers

德语翻译 Färberdistel (S, Bio)​, falscher Safran , Carthamus tinctorius (Eig, Bio)​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杜鹃啼血(打一中药)
谜底:红花
解析:定价九折出售,不可以收十折。

谜面:青竹竿,顶火龙,一下刮到汴梁城,六个大姐去救火,个个指头烧鲜红。(打一植物)
谜底:红花
解析:古代把红花素浸入淀粉中,就可以做胭脂。

谜面:青竹竿,顶红绒,大火烧到紫禁城,七八个大哥来救火,各个烧的指头痛。(打一植物)
谜底:红花
解析:红花别名红蓝花,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红花造句

  • 1、红花和绿叶相得益彰。
  • 2、绿叶陪衬着红花,使花儿显得格外美丽。
  • 3、在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可裁出柳叶杏桃,以及众多的绿叶红花等。
  • 4、座座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
  • 5、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陪衬。
  • 6、劳动模范们胸前佩戴着大红花,满面春风地走上台来。
  • 7、幸福是早春那一点嫩芽,幸福是仲夏那一朵红花,幸福是金秋那一抹金黄,幸福是寒冬那一片雪花。
  • 8、草木浓绿一片,点缀着三两朵红花,相映成趣。
  • 9、红花虽好,尚需绿叶扶持,才能光彩照人。
  • 10、红花还需绿叶扶持,离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你就是有三头六臂,把这件事也办不成。
  • 11、英雄模范离不开群众,红花还要绿叶烘托。
  • 12、海是静的,仿佛明镜一般,倒映着蓝天白玉,绿树红花,犹如一块碧玉。
  • 13、一朵朵小蓝花、小红花和小黄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在绿叶间东躲西藏。
  • 14、奉献是开在寒风中的梅花,它可以让寒冷的冬变得柔和;奉献是躲在红花下的绿叶,为花儿增添色彩;奉献是飘在天空的云彩,让广阔的天变得高远,奉献是一首歌,在黑夜中响彻云霄。
  • 15、红花经过绿叶的陪衬,显得更加美丽了。
  • 16、鱼儿离不开溪水的相伴,红花离不开绿叶的扶持,花儿离不开泥土的滋润,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 17、幸福是老人眉头上的笑纹,幸福是儿女成绩单上的满分,幸福是那金灿灿的军功章,幸福是那红彤彤的大红花
  • 18、溃烂在庞大雨水山路泥径中的红花对季风讲,如果早点遇见你。
  • 19、整棵杜鹃花上开满了红花,远远看去,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 20、春天像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
红花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