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泡茶
pàochá

泡茶


拼音 pào chá

简拼 PC
五笔 IQAW

词语解释

泡茶[ pào chá ]

1.宋、元、明人喝茶,往往把干果、蜜饯等沏在茶里,叫做泡茶。后称以开水冲茶


引证解释

1.宋、元、明 人喝茶,往往把干果、蜜饯等沏在茶里,叫做泡茶。后称以开水冲茶

《水浒传》第三回:“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

《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这两包粗果,送与姐姐泡茶;银子三两,权助搬屋之费。”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四章三:“﹝董煤师﹞叫老婆去守大门,嘱咐她不准任何人进来。又叫儿子拿烟、泡茶,还要给他们做饭。”


国语辞典

1.用煮开的水冲茶。也作“沏茶”

《红楼梦·第六〇回》:“当时来至蘅芜苑中,正值宝钗、黛玉、薛姨妈等吃饭,莺儿自去泡茶。”

2.宋、元人喝茶,往往把干果、蜜饯或菜蔬等泡在茶中

《金瓶梅·第七回》:“只见小丫鬟拏了三盏蜜饯金橙子泡茶,银镶雕漆茶钟,银杏叶茶匙。”

《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这两包粗果,送与姐姐泡茶。”

3.内含干果、蜜饯的茶

《水浒传·第一八回》:“何涛走去县对门一个茶坊里坐下吃茶相等,吃了一个泡茶。”


网络解释

1.泡茶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在泡茶之前,人们只会把茶叶放在嘴里咀嚼。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茶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英语翻译 to make tea

法语翻译 infuser du thé

德语翻译 Tee aufbrühen, Tee aufgießen (V, Es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泡茶造句

  • 1、菊花不但能供人观赏,而且能泡茶
  • 2、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皮鞋我是刷,我是哈蜜你是瓜,你想喝水我泡茶,明天一早就成家,你生孩子我看娃。
  • 3、菊花不但能供人观赏,而且能用来泡茶
  • 4、夏至吃干果,补血又美容,桑葚干煮粥,补铁功效显,葡萄干养颜,每天一小把,桂圆肉泡茶,改善血循环,黑枣干煲汤,安眠缓疲乏。关怀已送上,快乐又安康!
  • 5、冬季去火招数多:多饮淡盐水喉咙不干燥,橘皮泡茶降火效果好,常吃生梨咽喉不痛,醋加水漱口治疗口舌生疮,咀嚼生姜水泡慢慢消除。愿你健康过冬!
  • 6、你很帅,花见花开人见了人呆;你很牛,泡茶都用花生油;你很酷,一般节日不庆祝,愚人节大伙才把你祝福!我也赶忙凑个数,祝你是最快乐的愚兔!
  • 7、立夏养生忙,首先灭心火,莲子芯泡茶,一杯放十颗,煮粥放百合,早晚适宜喝,绿茶配菊花,降火功效强,牛奶豆制品,强心是良方。立夏已来到,关怀不停歇,真心送祝福,快乐又安康!
  • 8、夏至手心发热,凉血我有妙招,多吃清热食物,莲藕雪梨苦瓜,尽量少晒太阳,火上浇油不好,菊花槐花泡茶,降火效果独到,温馨关怀送上,快乐安康常伴!
  • 9、泡茶要先热水,接着洗茶壶茶杯,再放茶叶充开水。
  • 10、大暑时节气温高,容易上火和焦躁。请君多喝苦瓜汁,解暑消渴去烦恼。绿豆米仁不可少,去火解毒功效好。百合双花夏枯草,每日泡茶身体好!
  • 11、菊花可以观赏,可以泡茶,也可以入药。
  • 12、秋分养生有道,四大美食护航,百合冰糖同煮,清热润肺独到,大枣入粥滋补,健脾益气高招,每日吃些红薯,清脂促消奇效,枸杞泡茶常饮,贴心安眠护肤。
  • 13、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烹茶时,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 14、菊花不但漂亮,而且还可以泡茶
  • 15、夏至养生正当时,几种食物谨慎吃,鲜花属性大不同,随意泡茶易中毒,韭菜农药残留多,淡盐水中泡半天,清脆爽口腌酱菜,防腐剂高伤害大。愿快乐安康!
  • 16、妈妈教过我喝茶的时候,先烧水再泡茶然后在喝茶。
  • 17、立春养生,秘诀分享,百合枸杞,清肺滋肾,山药大枣,清补健脾,草莓清香,补血益气,菊花泡茶,养肝良方,坚持锻炼,慢跑登山,心情愉悦,戒怒不烦,关怀送上,愿你安康!
  • 18、30年代人们也有不少发明,如喷气发动机、直升机、泡茶袋、胶带、圆珠笔和第一台复印机。
  • 19、除了柿肉,柿蒂和柿叶还可泡茶,能使打嗝和咳嗽的症状减轻。
  • 20、秋天到,气候燥,冰糖雪梨润肺高;凉风起,秋乏闹,枸杞泡茶精神好;天黑早,秋月明,别总熬夜玩电脑;叶渐黄,秋愁扰,笑口常开别烦恼。愿你乐逍遥!
泡茶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