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锁院
suǒyuàn

锁院


拼音 suǒ yuàn

简拼 SY

词语解释

锁院[ suǒ yuàn ]

1.亦作“鏁院”。亦作“鎻院”

2.指宋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

3.指翰林院

4.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

5.指科举考试

6.指科举考场


引证解释

1.亦作“鏁院”。亦作“鎻院”

2.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

《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諭,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餘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3.指翰林院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老圃秋容图》诗:“锁院秋灯酒共倾,粤江风雨舟共繫。”

4.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

《文献通考·选举五》:“詔:祖宗旧法,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五日锁院,缘福建去京远,遂先期用七月;川广尤远,遂用六月。今福建、二广趋京不远,恐试下举人冒名再试,他州可依限八月初五日锁院。”

5.指科举考试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旧制,锁院,给左藏库十万以资费用。”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於是为帖括,诗赋以錮之,浸假而鎻院,而搜检,而糊名,而誊録,而迴避。”

6.指科举考场

清 钱谦益 《孙鋡妻王氏墓志》:“鋡欲以文墨自奋,不就尚寳廕,又不幸屡困锁院。”

清 钱谦益 《云间沉长公七十序》:“沉长公少为硕儒,不得志於鎻院,年四十罢去。”


国语辞典

1.宋代考选官吏时,封锁考场以求严密公正,称为“锁院”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网络解释

1.锁院

1.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谕,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馀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指翰林院。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老圃秋容图》诗:“锁院秋灯酒共倾, 粤 江风雨舟共系。”

.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文献通考·选举五》:“诏:祖宗旧法,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五日锁院,缘 福建 去京远,遂先期用七月; 川 广 尤远,遂用六月。今 福建 、 二广 趋京不远,恐试下举人冒名再试,他州可依限八月初五日锁院。”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锁院造句

  • 1、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 2、贡院锁院十余日,终于等到了引试的这一天。
  • 3、当时,很多书院师生偷惰,因循苟且,针对这种情况,李兆洛作出了严格规定:月课必锁院面试,即刻缴卷。
  • 4、满腔豪情,书房岂能展?血性儒生,何以一屋留?清秋锁院,遥望飘渺孤鸿影,塞北鸣音,惊醒一场疆场梦。
锁院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