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书院
shūyuàn

书院



词语解释

书院[ shū yuàn ]

1.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说的。——《事事关心》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引证解释

1.唐 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 玄宗 开元 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宋 至 清 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 宋 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 元 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 明 清 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 清 光绪 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 宋 王应麟 《玉海·宋朝四书院》、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国语辞典

1.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

《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请先生在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

《三国演义·第二〇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网络解释

1.书院 (传统教育机构)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


英语翻译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书院造句

  • 1、莘莘学子:这书院有许多莘莘学子。
  • 2、江陵之书院,或亦他山之石,而讲学聚徒,诚不可以不慎也。
  • 3、今天的一些旅游景点,如中岳庙、少林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中外驰名。
  • 4、东林书院人才济济,真是名下无虚。
  • 5、爱晚亭、蟒蛇洞、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
  • 6、宋儒杨龟山创立了东林书院
  • 7、其大明宫所置书院,本命妇院,屋宇宏敞。
  • 8、书院门一珠宝店店门被泼大粪。
  • 9、此外,书院祭祖先圣先师加强对学生的教导。
  • 10、中大人万众一心,定能继往开来,使书院制更上层楼,裨益更多莘莘学子。
  • 11、医药之道,救人活命,风子岳三十年间,虽然有些认识,却到底粗陋不堪,既然反正要在白鹿书院之中迁延岁月,那不如就趁势将医药之道学上一学。
  • 12、望族,蒋百里曾考入杭州求是书院,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甫同窗,成莫逆之友。
  • 13、如果不是当初这个打算,我可能至今连一斗米一尺布的价格都搞不清楚,就像书院里的那些个学子们,目光只放在经史子集、四书五经,张口便是子曰诗云。
  • 14、对白鹿洞书院有大贡献的,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过顶极作用的朱熹,一生的经历都是跋涉在无尽的荆天棘地之中。
  • 15、修建途中自己万一撒手西归又怎么办?书院建成之后又有怎样的效果?一切都是未知。
  • 16、典礼后,书院随即于联合校园举行院庆生日会,书院教职员联谊会将送出大蛋糕致贺。
  • 17、书院于五月底在伯利冲宿舍停车场增设了横额回收箱。
  • 18、甬道两边皇宫书院,楼阁亭台,比肩而立,灿烂辉煌。
  • 19、对于没有去过庐山的人来说,含鄱吐日、锦绣仙洞、五老听泉、白鹿书院、花径觅春等许多景点都是必去的。
  • 20、大学各图书馆,书院院院务室及学院院务室均存放有关条例的副本和由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印发的资料册,以供查阅。
书院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