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什一
shí

什一


拼音 shí yī
注音 ㄕˊ 一

简拼 SY

词语解释

什一[ shí yī ]

1.十分之一

2.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

3.以十博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引证解释

1.十分之一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史记·魏世家》:“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明史·李应祥传》:“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显及二子与焉。元镇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

2.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

《管子·治国》:“关市之租,府库之徵,粟什一。”

《穀梁传·哀公十二年》:“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赋,非正也。”

范宁 注:“私得其什而官税其一,故曰什一。”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赵岐 注:“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耕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家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三代之赋,以什一为轻。今之法本不至於什一而取,然天下嗷嗷然以赋敛为病者,岂其岁久而姦生、偏重而不均,以至於此歟!”

3.以十博一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小生姓 王 名 真,字 彦实,乃 弘农 人也。幼习儒业,颇识诗书;后从商贾,专趋什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玉翁以其贫也,予钱十五贯,使营什一。”


国语辞典

1.十分之一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


网络解释

1.什一

什一,源于《旧约》时代而为基督教会所采用的赋税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平信徒要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词条释义:十分之一;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以十博一。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什一造句

  • 1、受困于租税、进口税、财政关税、商品关税、什一税,估价税费及其他费用的拖累,国家经济越来越不景气。
  • 2、灭了何大拿,嵖岈山从此就是我们自己的天下,我跟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量罪刑罚,保命田亩,什一税赋。
  • 3、这种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的买卖,不过逐什一之利,能赚几个小钱呢?他经营的买卖,都是些横跨列国、纵历春秋的大项目,一本万利、微资暴利。
  • 4、古时候,商品经济不发达,古风犹存,商人们只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所谓“逐什一之利”。
  • 5、在那个时代,贩贱卖贵,逐什一之利,被官宦一族视为下贱的品行。
  • 6、从事于此者,有锥刀什一之利,而无怡情适性之用矣。
  • 7、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 8、子尚诸皇子皆置邸舍,逐什一之利,为患遍天下。
  • 9、又性好货殖,能图什一之利,良田甲第,相望于郡国。
  • 10、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什一
  • 11、他还主张授田于民,以什一为则。
  • 12、在我鼓励什一奉献的,三十五年里,不曾见过。
  • 13、最后,他们被上流社会所不容,在乡下也无处栖身,被迫逃到了勘察加半岛。到了那里,可怜的父亲已经筋疲力尽,倒在了地上。他感觉大限将至,就和不幸的女儿长谈了四五个小时,将父辈的告诫和慈爱的教导一一讲给她听,最终带着文学激情迸发时的慷慨激昂,还夹杂着对什一税收缴人的责骂和诅咒离开了人世。女主人公为此伤心了很长时间,后来又悄悄回到了原来住过的乡下,这朞间至少逃过了反角不下20次的追捕。最后在紧要关头,为躲避追捕而转过一个衔角,正撞进了男主人公的怀里。
  • 14、进口税、财政关税、商品关税、什一税,估价税费及其他费用的拖累,国家经济越来越不景气。
  • 15、教会大分裂及公会议运动造成了属灵收入的锐减,圣俸出缺收入、褫夺收入等被禁止,什一税和协助金很难征得,授职费与年金收入急剧下滑。
  • 16、虽然她正式离开了该教堂,但她仍然对教堂缴纳什一税。
  • 17、一帮邪恶的施法者威胁商人和农民,如果他们不按月支付什一税,就会遭遇魔法造成的厄运。
  • 18、可是不属于他们世系的那一位,却收了亚巴郎的什一之物,并祝福了那蒙受恩许的。
  • 19、欢迎他们的什一税,不欢迎他们的虚伪和说教。
  • 20、古代为什一税,秦时佣耕豪田为什五税;第二组,秦人口赋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第二组,古代徭役一年三日,秦之“力役”则三十倍于古。
什一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