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失意
shī

失意



词语解释

失意[ shī yì ]

1.不能实现自已的意愿;不得志

而阿Q总觉得自己太失意;既然革了命,不应该只是这样的。——《阿Q正传》

frustrated;

2.双方意见不合

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fail to keep on good terms;


引证解释

1.不遂心;不得志

《汉书·盖宽饶传》:“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於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宋 苏轼 《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诗:“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復皎。”

郭沫若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来在他失意遭受了流窜的时候,他屡次想跑到别国去。”

2.意见不合

南朝 宋 鲍照 《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讎。”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駙马郭曖,先与公主失意,上收公主在内,隔絶经年。”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东阳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輒相仇杀。”

3.不合别人心意

《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

《金史·施宜生传》:“失意於刘麟,左迁彰信军节度判官。”

4.谓心意迷乱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女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国语辞典

1.不如意、不得志

《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时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难而来此地?”

得意

2.意见冲突,不和睦

南朝宋·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唐·李朝威《柳毅传》:“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


网络解释

1.失意 (词语解释)

失意,指不如意、不得志;意见冲突,不和睦。


英语翻译 disappointed, frustrated

法语翻译 déçu, frustré

德语翻译 Frustration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失意造句

  • 1、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失意正是种考验,怎能自暴自弃?
  • 2、与其参加这种锦上添花的仪式,倒不如去向失意的人雪中送炭。
  • 3、他得意时,门庭若市;失意时,门可罗雀。这正是世态炎凉的最好写照。
  • 4、几个失意的人凑在一起,难免就愤世嫉俗地批评东,批评西起来。
  • 5、理想是芒芒大海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带来光辉的未来;理想是人们进步的阶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理想是失意时的救命稻草,于彷徨时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 6、那几年,他穷愁潦倒,十分失意
  • 7、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 8、他故作闲适,来掩盖他的失意,借这一唱三叹来发发牢骚。
  • 9、幸福是生病时的一杯白水,幸福是困难中的一声问候,幸福是失意时的一次鼓励,幸福是绝望中的一回挽救。
  • 10、他官场得意,但却情场失意
  • 11、而且经常要有危机感,那么一旦遇到倒霉、失意、落魄的情况,就不会张皇失措了。
  • 12、如果说生活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生活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 13、把满腔柔情绽放为一株百合,让缕缕馨香穿越遥遥时空,夜夜袭上你的额头,拂去你所有的疲惫和失意
  • 14、厄运有时是最好的老师。你在成功的喜悦中什么也学不到,但在失意痛苦和失败中却能获得无尽的知识。
  • 15、老师如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令人在无助时感到人间的温暖;老师如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令人在失意时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老师如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令人在孤寂时获得心灵的慰借。
  • 16、古人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丧失意志。
  • 17、新春到了,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愿你送走烦恼迎来开心,送走压力迎来健康,送走失意迎来顺利,送走意外迎来平安,祝您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 18、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乐。
  • 19、最困难之时,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之日。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穷达皆忘,宠辱不惊,此乃人生之最高境界。
  • 20、人在得意时需沉得住傲气,在失意时则要忍得住火气。
失意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