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政体
zhèng

政体


拼音 zhèng tǐ

简拼 ZT

词语解释

政体[ zhèng tǐ ]

1.施政的要领

迂滞不达政体。——清·张廷玉《明史》

form of government;


引证解释

1.为政的要领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政体》:“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一》:“若将六部案牘中有关于政体者一一録出,修为一书,则累朝之事更无遗漏矣。”

2.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政体和国体是相适应的

梁启超 《斯巴达之政体》:“盖利其互相轧轢,以王制王,希腊诸邦,欲防专制而废君主政体,斯巴达则增益利用之。”


国语辞典

1.施政的要领、方针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

2.国家的政治形态,即国家运用政权所表现的形式。 

“民主政体”、“专制政体”


网络解释

1.政体

政体,即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的宏观架构,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政体由国体所决定,与国体相适应。因为具体的情况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如科学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都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则可以是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等不同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也是其根本政治制度。


英语翻译 form of governm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政体造句

  • 1、经过拨乱反正之后,宪政体制终于走上了正轨。
  • 2、满清末年,革命志士纷纷起义,使得君主专制政体摇摇欲坠。
  • 3、当然,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应进行策略选择,由易到难,分阶段进行。
  • 4、雄有犯无隐,所言皆明达政体,顺帝颇知嘉纳,无奈为阉竖所把持,不能尽用,多半为纸上空谈罢了。
  • 5、建党九十年,沧海桑田,神州旧貌变新颜。两弹一星奇迹现,笑傲人间,喜事扣心弦,举国欢腾,政体改革创新篇。以民为本铺锦路,跃马挥鞭。
  • 6、仙谷由人是一位财政方面的鹰派人物,试图将政府的注意力集中于菅直人之前担任财政大臣时就日渐关注的一个问题上:日本岌岌可危的公共财政体系。
  • 7、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要办事的确是很难,不过还好的是,蒙古共和国的政体给了我们机会,虽然我了解得不多。
  • 8、因此,君主政体似乎已像宫廷弄臣或城堡的公主一样式微了,王权成为童话的材料。
  • 9、上了钩,政坛变成一个大染缸,不只会形成政治上的乌烟瘴气,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更糟糕的是,政治将会脱轨,政体将会像罹患顽疾的病人一样,沉疴难起。
  • 10、造成国家后来的价格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不配套,与金融体制改革不配套,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不配套,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而且物价改革“闯关”。
  • 11、君主立宪政体借款需经议会同意,因此其借款成本要低得多。
  • 12、惟荩劳过甚,政体违和,务祈加意珍摄,无任盼祷。
  • 13、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较以往更加重视通过发展来实现增收节支,实现收支平衡。
  • 14、如果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比喻为一盘很大的棋,那么,简政放权就是一记“当头炮”,是招有力的“先手棋”。
  • 15、事业单位改革起步于时企业承包制的摹仿,大多也止于此。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改革受制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
  • 16、康德相信共和政体为和平提供了最好的前景,因为在这样的国家,战争取决于民众的准许,而这并不是唾手可得的。
  • 17、根据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分别论述了财政、财政体制、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定义及其本质。
  • 18、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
  • 19、北魏政治制度由原先胡汉杂糅的二元政治体制向魏晋以来的汉族政体转换,并通过三次较大变革使北魏政治体制逐渐南朝化,政治制度的转型推动拓跋鲜卑由部落联盟走向家国一体的帝制时代。
  • 20、古代共和政体的特点有:精英治理,给所有人及其自由提供同等保护,保持中间性格,以公民美德为支撑,以“混和宪法”形式治理。
政体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