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狼好的成语

形容狼好的成语


1狼狈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解释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2如狼似虎 [ rú láng sì hǔ ]

解释 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

出处 《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3引狼入室 [ yǐn láng rù shì ]

解释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内。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

出处 元 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4杯盘狼藉 [ bēi pán láng jí ]

解释 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5狼狈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解释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6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解释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7狼烟四起 [ láng yān sì qǐ ]

解释 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

出处 明 沈采《千金记 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8狼子野心 [ láng zǐ yě xīn ]

解释 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9豺狼当道 [ chái láng dāng dào ]

解释 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当:正当;当道:横在路中间挡路。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横在道路中间。比喻残暴的人掌权得势或违法横行;也作“虎狼当路”。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10狼心狗肺 [ láng xīn gǒu fèi ]

解释 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11声名狼藉 [ shēng míng láng jí ]

解释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 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12鬼哭狼嚎 [ guǐ kū láng háo ]

解释 嚎:大声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13羊狠狼贪 [ yáng hěn láng tān ]

解释 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14狼奔豕突 [ láng bēn shǐ tū ]

解释 豕:猪。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比喻成群的坏人到处乱闯;任意搔扰;或敌人仓皇逃跑。

出处 清 归庄《击筑余音 重调》:“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15豺狼成性 [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 ]

解释 豺: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也叫“豺狗”。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出处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加以虺蜴为人,豺狼成性。”

16狼奔鼠窜 [ láng bēn shǔ cuàn ]

解释 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出处 明 沉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17豺狼之吻 [ chái láng zhī wěn ]

解释 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18狼虫虎豹 [ láng chóng hǔ bào ]

解释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出处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19豺狼虎豹 [ chái láng hǔ bào ]

解释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20如狼如虎 [ rú láng rú hǔ ]

解释 见“如狼似虎”。

出处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21狼贪虎视 [ láng tān hǔ shì ]

解释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陷关》:“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淆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22鼠窜狼奔 [ shǔ cuàn láng bēn ]

解释 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狼奔,都奔东平府来。”

23豕窜狼逋 [ shǐ cuàn láng bū ]

解释 狼狈逃窜貌。

出处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看这赖功贼容颜如粪土,出辕门豕窜狼逋。”

24虎狼之势 [ hǔ láng zhī shì ]

解释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出处 《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25狼羊同饲 [ láng yáng tóng sì ]

解释 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出处 明·张居正《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若但务招徕,不加审别,兰棘并植,狼羊同饲,将复为昔日之罗旁矣。”

26鸷狠狼戾 [ zhì hěn láng lì ]

解释 形容凶狠乖戾。

出处 元·脱脱《金史》卷一百十一:“塔为人鸷狠狼戾,好结小人,不听朝廷节制。”

27使羊将狼 [ shǐ yáng jiàng láng ]

解释 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28狼心狗行 [ láng xīn gǒu xíng ]

解释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29狼贪鼠窃 [ láng tān shǔ qiè ]

解释 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出处 明 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30枭视狼顾 [ xiāo shì láng gù ]

解释 如枭盯视,如狼频顾。形容行动警惕,有所畏忌。

出处 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

31狼吃幞头 [ láng chī fú tóu ]

解释 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32如狼牧羊 [ rú láng mù yáng ]

解释 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33官虎吏狼 [ guān hǔ lì láng ]

解释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34乱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释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35焦头烂额 [ jiāo tóu làn é ]

解释 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36抱头鼠窜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37团结一致 [ tuán jié yī zhì ]

解释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出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38进退狼狈 [ jìn tuì láng bèi ]

解释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39狼子兽心 [ láng zǐ shòu xīn ]

解释 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

出处 《晋书 虞预传》:“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

40鼠心狼肺 [ shǔ xīn láng fèi ]

解释 形容心肠阴险狠毒。

出处 清·郑燮《后孤儿行》:“丈丈翁,得钱归,鼠心狼肺,侧目吞肥,千谋万算伏危机。”

41赃污狼藉 [ zāng wū láng jí ]

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 《三国志 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42狼号鬼哭 [ láng háo guǐ kū ]

解释 形容哭声凄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

43狗肺狼心 [ gǒu fèi láng xīn ]

解释 同“狼心狗肺”。

出处 昆曲《十五贯》第二场:“谋财害命拐女人,狗肺狼心!”

44拒虎进狼 [ jù hǔ jìn láng ]

解释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出处 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45弃甲曳兵 [ qì jiǎ yè bīng ]

解释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46杯盘狼籍 [ bēi pán láng jí ]

解释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 见“杯盘狼藉”。

47狼餐虎噬 [ láng cān hǔ shì ]

解释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出处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48虎豹豺狼 [ hǔ bào chái láng ]

解释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似一会,渐渐沉下去了。”

49豕突狼奔 [ shǐ tū láng bēn ]

解释 豕:猪;突:猛冲。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处 明 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50拒狼进虎 [ jù láng jìn hǔ ]

解释 见“拒虎进狼”。

出处 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51狼餐虎咽 [ láng cān hǔ yān ]

解释 见“狼餐虎咽”。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52狼顾鸢视 [ láng gù yuān shì ]

解释 如狼鹰视物。形容凶狠而贪婪。

出处 明·方孝孺《周官》一:“六七百年之间,强诸侯狼顾鸢视者莫敢先发陵上之言,必至于周礼尽废而后肆,道之化民也。”

53狼顾虎视 [ láng gù hǔ shì ]

解释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出处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54狼顾狐疑 [ láng gù hú yí ]

解释 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出处 孙中山《布告全国同胞书》:“行事或虎头鼠尾,而存心复狼顾狐疑。”

55狼突鸱张 [ láng tū chī zhāng ]

解释 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出处 清·林则徐《会谕澳同知再行谕饷义律缴土凶稿》:“如此狼突鸱张,岂能将就姑容,致贻民害。”

56狼突豕窜 [ láng tū shǐ cuàn ]

解释 见“狼奔豕突”。

出处 清·钱谦益《资政大夫兵部尚书申公神道碑铭》:“狼突豕窜,无一尉一堠能少婕其角距者。此公之言验于事后者也。”

57豺狼当路 [ chái láng dāng lù ]

解释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58豺狼横道 [ chái láng héng dào ]

解释 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出处 《汉书 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59狼狈万状 [ láng bèi wàn zhuàng ]

解释 狼狈:窘迫的样子;万状:多种样子。形容极其困顿、窘迫。

出处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60引狼自卫 [ yǐn láng zì wèi ]

解释 犹言引虎自卫。

出处 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狼自卫之喻。”

61驱羊战狼 [ qū yáng zhàn láng ]

解释 喻以弱击强。

出处 宋·张耒《唐论中》:“而以之抗燕代之劲骑,此驱羊战狼,则明皇与重兵选卒所不得行之也。”

62狼奔兔脱 [ láng bēn tù tuō ]

解释 形容仓皇逃窜。

出处 《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63鬼吒狼嚎 [ guǐ zhà láng háo ]

解释 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十四:“好吧,我只管去说说看,可你大清早,鬼吒狼嚎嚷什么呢?叫人听了好听!”

64鹰视狼顾 [ yīng shì láng gù ]

解释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65狼吞虎餐 [ láng tūn hǔ cān ]

解释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66豺狼野心 [ chái láng yě xīn ]

解释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出处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67引狼拒虎 [ yǐn láng jù hǔ ]

解释 见“引虎拒狼”。

出处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68狗行狼心 [ gǒu xíng láng xīn ]

解释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出处 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69狼吞虎噬 [ láng tūn hǔ shì ]

解释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70引虎拒狼 [ yǐn hǔ jù láng ]

解释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出处 清·陈天华《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71赃私狼藉 [ zāng sī láng jí ]

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 《晋书 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恶罚,傲然还县。”

72赃私狼籍 [ zāng sī láng jí ]

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 《晋书 孙盛传》:“温得盛笺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73赃秽狼藉 [ zāng huì láng jí ]

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 《古今小说 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74赃污狼籍 [ zāng wū láng jí ]

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 元黄氏《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要束木之党八人为道州路总管,败政害民,赃污狼籍。”

75赃货狼藉 [ zāng huò láng jí ]

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 《宋书 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76赃贿狼籍 [ zāng huì láng jí ]

解释 见“赃贿狼藉”。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77赃贿狼藉 [ zāng huì láng jí ]

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出处 《陈书 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78豺狼当涂 [ chái láng dāng tú ]

解释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出处 《晋书 熊远传》:“孝怀皇帝宫未反,豺狼当涂,人神同忿。”

79狼顾鸱张 [ láng gù chī zhāng ]

解释 如狼凶视,如鸱张翼。形容凶暴,嚣张。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故推立长乐王子攸以续绝业……然群飞未宁,横流且及,皆狼顾鸱张,岳立基趾。”

80虎咽狼餐 [ hǔ yàn láng cān ]

解释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81鬼哭狼嗥 [ guǐ kū láng háo ]

解释 同“鬼哭神号”。

出处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六章:“有的钻到汽车下,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鬼哭狼嗥,乱成一片。”

82鸱视狼顾 [ chī shì láng gù ]

解释 ①如鸱鸟举首而视,如狼反顾。②形容人的凶狠贪戾。

出处 《文选·马融》:“鱼鳖禽兽闻之者,莫不张耳鹿骇,熊经鸟伸,鸱视狼顾拊噪踊跃。”

83鹰视狼步 [ yīng shì láng bù ]

解释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84狼眼鼠眉 [ láng yǎn shǔ méi ]

解释 形容人相貌凶恶。

85狼奔鼠偷 [ láng bēn shǔ tōu ]

解释 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出处 清·梅曾亮《朝议大夫台湾府盖君墓志铭》:“公在商州六年,贼出入陕西久,无所掠利,锐欲窥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状捷出。”

86鬼抓狼嚎 [ guǐ zhuā láng háo ]

解释 同“鬼哭神号”。

出处 欧阳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听见他这么鬼抓狼嚎,心乱得不知怎样才好。”

87鹰挚狼食 [ yīng zhì láng shí ]

解释 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88狼飧虎咽 [ láng sūn hǔ yān ]

解释 亦作“狼餐虎咽”。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

89狼烟大话 [ láng yān dà huà ]

解释 漫无边际的吹牛话。

出处 管桦《清风店》:“他就喜欢听那些狼烟大话,听这些人帮着他摆龙门阵!”

90狼狈周章 [ láng bèi zhōu zhāng ]

解释 仓皇惊恐。

出处 茅盾《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造成作家们此种忐忑不安、狼狈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说是外来的束缚。”

91狼顾麕惊 [ láng gù qiān jīng ]

解释 比喻惊恐万状。

92狼前虎后 [ láng qián hǔ hòu ]

解释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出处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93脏污狼藉 [ zāng wū láng jí ]

解释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94狼嗥狗叫 [ láng háo gǒu jiào ]

解释 形容恶人狂呼乱叫。

95狼嗥鬼叫 [ láng háo guǐ jiào ]

解释 形容声音凄厉。

96狼飡虎咽 [ láng cān hǔ yān ]

解释 见“狼餐虎咽”。

97狼嚎鬼叫 [ láng háo guǐ jiào ]

解释 见“狼嗥鬼叫”。

98虎穴狼巢 [ hǔ xué láng cháo ]

解释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99除狼得虎 [ chú láng dé hǔ ]

解释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出处 《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