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中原板荡的意思
zhōngyuánbǎndàng

中原板荡



成语拼音 zhōng yuán bǎn dàng

成语注音 ㄓㄨㄥ ㄩㄢˊ ㄅㄢˇ ㄉㄤˋ

成语简拼 ZYBD

成语解释 中原:指我国中部,泛指天下;板荡:《诗经》篇名,指周厉王荒淫无道。
比喻时局动荡危急。

成语出处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成语繁体 中原板蕩

感情色彩 中原板荡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情况危急形容危急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中原板荡造句

  • 1、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
  • 2、五胡乱华,中原板荡,胡马肆虐,格局破碎。
  • 3、当此之时,中原板荡,九州岛分崩,烽火漫天,哀鸿遍野。
  • 4、神州陆沉,中原板荡,一个特种兵的灵魂穿越到皇帝赵桓身上,受尽投降派的种种阻扰,最终建立了背嵬军。
  • 5、西晋末年,中原板荡
  • 6、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
  • 7、晋、南北朝时朞,中原板荡,狼烟四起,畅氏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有避乱进入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者。
  • 8、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 9、当此中原板荡天下纷扰之际,青山绿水、别有天地的流坑,无疑是一方栖息耕居的理想之地。
  • 10、唐末五代时朞,中原板荡,民不聊生,有费姓人随逃难的队伍入迁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并有一支进入福建。
  • 11、其后,安史大乱,中原板荡,国威不振……
  • 12、神州陆沉,中原板荡,万千尸骨垒起了座座峰峦。
  • 13、痛哉,逮及清末,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中原板荡
  • 14、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
  • 15、斯时,永嘉之乱,中原板荡,衣冠入闽中沿江河湖海边沿而卜。
  • 16、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
  • 17、四、五胡乱华,中原板荡,胡马肆虐,格局破碎。
  • 18、两晋丧乱之际,中原板荡,大量人口向河西和辽东迁徙,中原地区墓室装饰的风气也随之迁移到这些地区。
  • 19、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
  • 20、在中原板荡之际,能提高威望、博取人心者,莫过于武力征伐以收复失地。
中原板荡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