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情况危急的成语

形容情况危急的成语


1千钧一发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释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出处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2一触即发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释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3九死一生 [ jiǔ sǐ yī shēng ]

解释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4燃眉之急 [ rán méi zhī jí ]

解释 燃眉:火烧眉毛。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出处 《文献通考 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5危在旦夕 [ wēi zài dàn xī ]

解释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6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释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7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释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8十万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解释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出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9危如累卵 [ wēi rú lěi luǎn ]

解释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累:堆;卵:蛋。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

10险象环生 [ xiǎn xiàng huán shēng ]

解释 险:危险。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险象环生,祸机迫切。”

11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12生死存亡 [ shēng sǐ cún wáng ]

解释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13岌岌可危 [ jí jí kě wēi ]

解释 岌岌: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14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释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5兵临城下 [ bīng lín chéng xià ]

解释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出处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16人命关天 [ rén mìng guān tiān ]

解释 关天:比喻关系重大。事关人命;关系重大。

出处 元 关汉卿《拜月亭》:“召新郎更拣选,忒姻眷不得可将人怨。可须因缘数定,则这人命关天。”

17刻不容缓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18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19一发千钧 [ yī fà qiān jūn ]

解释 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20急如星火 [ jí r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急迫得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一样。形容非常紧急。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1事不宜迟 [ shù bù yí chí ]

解释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22间不容发 [ jiàn bù róng fà ]

解释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非常危急。也指严谨完整;没有破绽。

出处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23盲人瞎马 [ máng rén xiā mǎ ]

解释 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4如箭在弦 [ rú jiàn zài xián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出处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25燕巢幕上 [ yàn cháo mù shàng ]

解释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26生死关头 [ shēng sǐ guān tóu ]

解释 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

出处 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27急于星火 [ jí y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8救火扬沸 [ jiù huǒ yáng fèi ]

解释 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29危急存亡 [ wēi jí cún wáng ]

解释 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0如临大敌 [ rú lín dà dí ]

解释 临:面对着。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出处 《旧唐书 郑畋传》:“畋还镇,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

31安然无恙 [ ān rán wú yàng ]

解释 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32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33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释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34垂死挣扎 [ chuí sǐ zhēng zhá ]

解释 垂:快要;接近。接近死亡时的拼命支撑、抵抗。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

35孤注一掷 [ gū zhù yī zhì ]

解释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出处 宋 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喻出焉。”

36战战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解释 战战:恐惧得发抖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37穷途末路 [ qióng tú mò lù ]

解释 穷途:绝路。末路:路尽头。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38不绝如缕 [ bù jué rú lǚ ]

解释 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39挺身而出 [ tǐng shēn ér chū ]

解释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出处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40孤立无援 [ gū lì wú yuán ]

解释 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没有援助。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41如临深渊 [ rú lín shēn yuān ]

解释 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出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42转危为安 [ zhuǎn wēi wéi ān ]

解释 由危险转为平安。危:危险。

出处 汉 刘向《战国策>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43坐吃山空 [ zuò chī shān kōng ]

解释 只消费不生产;财物堆积如山也会耗尽。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自从俺父亲亡过十年光景,只在家里死丕丕的闲坐。那钱物则有出去,无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44化险为夷 [ huà xiǎn wéi yí ]

解释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夷:平坦;平安。

出处 唐 韩天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45生死攸关 [ shēng sǐ yōu guān ]

解释 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出处 《龙虎风云记》:“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体啊!”

46不堪设想 [ bù kān shè xiǎng ]

解释 不堪:不能;设想:对未来情况的想象、推测。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内地膏脂,年年如些剥丧,岂堪设想!”

47不可终日 [ bù kě zhōng rì ]

解释 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48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49百孔千疮 [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

解释 百;千:形容数量多;孔:小洞;窟窿。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疮百孔”。

出处 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50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释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出处 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51众叛亲离 [ zhòng pàn qīn lí ]

解释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陷于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离:离开;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52刀山火海 [ dāo shān huǒ hǎi ]

解释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处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53朝不虑夕 [ zhāo bù lǜ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晋 李密《陈情事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54狂风恶浪 [ kuáng fēng è làng ]

解释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55四面受敌 [ sì miàn shòu dí ]

解释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56危机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解释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出处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57箭拔弩张 [ jiàn bá nǔ zhāng ]

解释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

58互为因果 [ hù wéi yīn guò ]

解释 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出处 韩振波《多余的人》:“老师教得十分尽力,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再攀艺术高峰;学生非常刻苦,进步之快超出教师的逆料。于是,二者互为因果。”

59近在眉睫 [ jìn zài méi jié ]

解释 睫:眼睫毛。近得像在眼前一样。也形容事情紧迫。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60不绝如线 [ bù jué rú xian ]

解释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出处 《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61时断时续 [ shí duàn shí xù ]

解释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

62安如磐石 [ ān rú pán shí ]

解释 安;安稳;磐石:厚而重的大石头。像磐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63矢在弦上 [ shǐ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64眉睫之内 [ méi jié zhī nèi ]

解释 形容近在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65文以载道 [ wén yǐ zài dào ]

解释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出处 宋 周敦颐《通书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66性命交关 [ xìng mìng jiāo guān ]

解释 交关:相关。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出处 清 夏纶《杏花村 监闹》:“此事是你我性命交关的事。”

67变危为安 [ biàn wēi wéi ān ]

解释 变危急为平安。

出处 宋 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68临危授命 [ lín wēi shòu mìng ]

解释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69难以预料 [ nán yǐ yù liào ]

解释 预:预先;料:料想,估计。很难预先想到。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70四郊多垒 [ sì jiāo duō lěi ]

解释 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形容外敌侵迫,国家多难。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71朝不谋夕 [ zhāo bù móu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这么一把年纪,死期也要到快了,才闹出个朝不谋夕的景况来;不饿死就好了,还望翻身么!”

72军临城下 [ jūn lín chéng xià ]

解释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处 《战国策 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73存亡绝续 [ cún wáng jué xù ]

解释 绝:完结;续:延续。事物处在生存或灭亡、断绝或延续的关键时刻。形容局势万分危急。

出处 清 刘大櫆《金节母传》:“呜呼,太恭人以一女子,当金氏存亡绝续之交,一心惟鞠子为事。”

74缓急相济 [ huǎn jí xiāng jì ]

解释 缓:和缓,舒缓;急:危急,急迫。不论在平时还是在紧急之时都给予帮助。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朋友本来有通财之义,何况我们世交,这缓急相济,理是平常的事了。”

75救急扶伤 [ jiù jí fú shāng ]

解释 救济危急,扶助伤病。

出处 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76看家本领 [ kān jiā běn lǐng ]

解释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出处 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为民兄,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

77扶危救困 [ fú wēi jiù kùn ]

解释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 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78火烧眉毛 [ huǒ shāo méi máo ]

解释 火烧到眉毛了。比喻情势非常紧迫。也作“火烧眉睫”。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蒋山法泉禅师》:“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79进退维艰 [ jìn tuì wéi jiān ]

解释 见“进退维亟”。

出处 清·江忠源《条陈军务疏》:“欲留则违其归顺之心,欲去则恐膺不测之戮,低回无计,进退维艰。”

80斗升之水 [ dǒu shēng zhī shuǐ ]

解释 比喻微薄的资助。

出处 庄周《庄子 外物》:“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81急人之危 [ jí rén zhī wēi ]

解释 急:着急;危:危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出处 《新五代史·刘守光传》:“公三晋贤士,独不急人之危乎?”

82大厦将颠 [ dà shà jiāng diān ]

解释 喻情势危急,频临崩溃。

出处 隋·王通《中说·事君》:“[文中子]退而谓董常曰:‘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83见危致命 [ jiàn wēi zhì mìng ]

解释 见“见危授命”。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84危若朝露 [ wēi ruò zhāo lù ]

解释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85解民倒悬 [ jiě mín dào xuán ]

解释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86不测之渊 [ bù cè zhī yuān ]

解释 测:测量,估计;渊:深潭。不可测量的深渊。比喻危险的境地。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87不断如带 [ bù duàn rú dài ]

解释 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出处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88鸟覆危巢 [ niǎo fù wēi cháo ]

解释 鸟巢因建于弱枝而倾覆。比喻处境极端危险。

出处 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89鱼游沸鼎 [ yú yóu fèi dǐng ]

解释 见“鱼游沸鼎”。

出处 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90眉睫之间 [ méi jié zhī jiān ]

解释 就在眉毛和睫毛之间。比喻极近的距离。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

91不绝如带 [ bù jué rú dài ]

解释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

出处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92间不容缕 [ jiān bù róng lǚ ]

解释 同“闲不容发”。

出处 宋·苏轼《奉诏祷雨诸庙祝文》:“民之祸福,间不容缕。”

93见危授命 [ jiàn wēi shòu mìng ]

解释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94安危相易 [ ān wēi xiāng yì ]

解释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95八荒之外 [ bā huāng zhī wài ]

解释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96朝夕不保 [ zhāo xī bù bǎo ]

解释 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6回:“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

97朝不保暮 [ zhāo bù bǎo mù ]

解释 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质帝纪》:“二千石长吏遇民如虏,或卖用田宅,或绝命捶楚,大小无聊,朝不保暮。”

98救饥拯溺 [ jiù jī zhěng nì ]

解释 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出处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谛;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99进退维亟 [ jìn tuì wéi jí ]

解释 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

出处 明·何景明《中林之棘》诗:“岂不是思,进退维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