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抓住核心的成语

形容抓住核心的成语


1一针见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释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2一语道破 [ yī yǔ dào pò ]

解释 一句话就说穿(语:话;道:说)。比喻话说到了本质上或击中要害。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3纲举目张 [ gāng jǔ mù zhāng ]

解释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4要言不烦 [ yào yán bù fá ]

解释 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

出处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可谓要言不烦也。”

5提纲挈领 [ tí gāng qiè lǐng ]

解释 抓住纲绳;提起衣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6切中要害 [ qiē zhōng yào hài ]

解释 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出处 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7存亡安危 [ cún wáng ān wēi ]

解释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出处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8动中窾要 [ dòng zhōng kuǎn yào ]

解释 动:常常,动不动。中:切中,打中。窾:空处、中空。要:要害。要:引申为要害、关键。常常切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

出处 《清史稿·世增传》:“文书往复,惟家铭随方应付,动中窾要,历任总督皆倚重之,以县丞擢知府。”

9秉轴持钧 [ bǐng zhóu chí jūn ]

解释 秉:执持;轴:中心,枢纽;持:握;钧: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官居要职,执掌政权或处于中心或关键位置。

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调和鼎鼐理阴阳,秉轴持钧政事堂。”

10寸辖制轮 [ cùn xiá zhì lún ]

解释 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11举足轻重 [ jǔ zú qīng zhòng ]

解释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12千钧一发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释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出处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13不得要领 [ bù dé yào lǐng ]

解释 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14不痛不痒 [ bù tòng bù yǎng ]

解释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15中流砥柱 [ zhōng liú dǐ zhù ]

解释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16非同小可 [ fēi tóng xiǎo kě ]

解释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出处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17当务之急 [ dāng wù zhī jí ]

解释 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18画龙点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释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19简明扼要 [ jiǎn míng è yào ]

解释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出处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20直截了当 [ zhí jié liǎo dàng ]

解释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21直捣黄龙 [ zhí dǎo huáng lóng ]

解释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

出处 元 脱脱等《宋史 岳飞传》:“飞大喜,语其下曰:‘今番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22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23击中要害 [ jī zhòng yào hài ]

解释 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出处 《后汉书 来歙传》:“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24字字珠玑 [ zì zì zhū jī ]

解释 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谈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珠玑:珠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25言必有中 [ yán bì yǒu zhòng ]

解释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6鞭辟入里 [ biān pì rù lǐ ]

解释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27妙言要道 [ miào yán yào dào ]

解释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宫室之疾,食色之害,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

28兹事体大 [ zī shì tǐ dà ]

解释 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出处 东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29洞见症结 [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

解释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30举要删芜 [ jǔ yào shān wú ]

解释 要:主要部分。芜:杂乱。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没有条理的。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岑文本谓人曰:‘吾见周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也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31动中肯綮 [ dòng zhòng kěn qìng ]

解释 动:往往,每每;中:切中,打中;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问题的关键。指常常击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

32秉要执本 [ bǐng yào zhí běn ]

解释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33以一持万 [ yǐ yī chí wàn ]

解释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34打蛇打七寸 [ dǎ shé dǎ qī cùn ]

解释 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35擒贼先擒王 [ 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

解释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出处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