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距离长的成语

形容距离长的成语


1千里迢迢 [ qiān lǐ tiáo tiáo ]

解释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

2不远万里 [ bù yuǎn wàn lǐ ]

解释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3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4千山万水 [ qiān shān wàn shuǐ ]

解释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出处 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5天各一方 [ tiān gè yī fāng ]

解释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出处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6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7路远迢迢 [ lù yuǎn tiáo tiáo ]

解释 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 鲁迅《彷徨 孤独者》:“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8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9背道而驰 [ bèi dào ér chí ]

解释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驰:奔跑。朝着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 唐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10鞭长莫及 [ biān cháng mò jí ]

解释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 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11南辕北辙 [ nán yuán běi zhé ]

解释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12步步为营 [ bù bù wéi yíng ]

解释 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现常用来比喻行动、做事谨慎;稳扎稳打。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13寸步不离 [ cùn bù bù lí ]

解释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出处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14天南地北 [ tiān nán dì běi ]

解释 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

出处 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15万里长征 [ wàn lǐ cháng zhēng ]

解释 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

出处 唐 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6天悬地隔 [ tiān xuán dì gé ]

解释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出处 《南齐书 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17咫尺天涯 [ zhǐ chǐ tiān yá ]

解释 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出处 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18海角天涯 [ hǎi jiǎo tiān yá ]

解释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出处 唐 白居易《浔阳春 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19天南海北 [ ti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释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出处 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20万水千山 [ wàn shuǐ qiān shān ]

解释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出处 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21碧空万里 [ bì kōng wàn lǐ ]

解释 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形容天气晴朗。

出处 权延赤《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休息与娱乐》:“冰峰林立,白云徜徉其间;碧空万里,与皑皑白雪上下辉映,幻化流转着七彩光芒。”

22地北天南 [ dì běi tiān nán ]

解释 谓四处,到处。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23跋涉长途 [ bá shè cháng tú ]

解释 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24比肩而立 [ bǐ jiān ér lì ]

解释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25大院深宅 [ dà yuàn shēn zhái ]

解释 深:指由内到外的距离大。房屋众多,庭院深广。多指富贵人家的住宅。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大院深宅,闲杂人赶离门外。”

26短兵接战 [ duǎn bīng jiē zhàn ]

解释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27碧落黄泉 [ bì luò huáng quán ]

解释 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出处 唐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28寸步千里 [ cùn bù qiān lǐ ]

解释 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出处 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29山遥路远 [ shān yáo lù yuǎn ]

解释 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30山陬海噬 [ shān zōu hǎi shì ]

解释 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31可望不可即 [ kě wàng bù kě jí ]

解释 望:远看;即:接近。望得见却不能接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出处 元 萨都刺《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32十万八千里 [ shí wàn bā qiān lǐ ]

解释 形容相距极远。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