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慢慢接近的成语

形容慢慢接近的成语


1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2一衣带水 [ yī yī dài shuǐ ]

解释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出处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3循序渐进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出处 《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4姗姗来迟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解释 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5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6百战百胜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解释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7有条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释 紊:乱。有条理;不紊乱。

出处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8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释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9如出一辙 [ rú chū yī zhé ]

解释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处 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10光阴似箭 [ guāng yīn sì jiàn ]

解释 时光流逝像飞箭一样迅速。比喻时间消逝得极快。

出处 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11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释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12度日如年 [ dù rì rú nián ]

解释 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

出处 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13繁荣富强 [ fán róng fù qiáng ]

解释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盛;富强:(国家)生产丰富;力量强大。形容国家兴旺发达;富足强大。

出处 峻青《壮志录》:“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14日月如梭 [ rì yuè rú suō ]

解释 日和月像穿梭似地运行。比喻光阴过得快。

出处 宋 高登《东溪集 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15急急忙忙 [ jí jí máng máng ]

解释 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

16近在咫尺 [ jìn zài zhǐ chǐ ]

解释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出处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17细嚼慢咽 [ xì jiáo màn yàn ]

解释 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40章:“那匹刚刚病好的骡子,胃口准是还不开,看它那种细嚼慢咽的样子。”

18欲速不达 [ yù sù bù dá ]

解释 欲:想要。一味性急图快;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奋发图强 [ fèn fā tú qiáng ]

解释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20有条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解释 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21缓不济急 [ huǎn bù jì jí ]

解释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22寒来暑往 [ hán lái shǔ wǎng ]

解释 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暑热的夏日过去了。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3一刻千金 [ yī kè qiān jīn ]

解释 一刻:指极短的时间。比喻时间极其宝贵。

出处 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24鹅行鸭步 [ é xíng yā bù ]

解释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25近在眉睫 [ jìn zài méi jié ]

解释 睫:眼睫毛。近得像在眼前一样。也形容事情紧迫。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26触手可及 [ chù shǒu kě jí ]

解释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27光阴如箭 [ guāng yīn rú jiàn ]

解释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 唐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28不紧不慢 [ bù jīn bù màn ]

解释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29委曲求全 [ wěi qū qiú quán ]

解释 勉强地去将就别人;以求得保全。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委曲:曲意迁就。

出处 宋 欧阳修《滁州谢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始终爱惜,委曲求全。”

30傲慢不逊 [ ào màn bù xùn ]

解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有司奏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慢不逊。”

31漫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32傲慢无礼 [ ào màn wú lǐ ]

解释 指态度傲慢,不讲礼貌。

出处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33一箭之地 [ yī jiàn zhī dì ]

解释 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

出处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34不疾不徐 [ bù jí bù xú ]

解释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出处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35蔼然可亲 [ ǎi rán kě qīn ]

解释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36眉睫之内 [ méi jié zhī nèi ]

解释 形容近在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37不即不离 [ bù jí bù lí ]

解释 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出处 《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38不可向迩 [ bù kě xiàng ěr ]

解释 迩:近。不可接近。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39鸭行鹅步 [ yā xíng é bù ]

解释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40比肩而立 [ bǐ jiān ér lì ]

解释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41傲贤慢士 [ ào xián màn shì ]

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42鸭步鹅行 [ yā bù é xíng ]

解释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得你(衤肖)宽也那褶下,肚叠胸高,鸭步鹅行。”

43紧打慢敲 [ jǐn dǎ màn qiāo ]

解释 比喻用各种办法催迫。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发在监里,紧打慢敲,怕他不来上钩。”

44谋臣如雨 [ móu chén rú yǔ ]

解释 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出处 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45慢藏诲盗 [ màn cáng huì dào ]

解释 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46风行草靡 [ fēng xíng cǎo mí ]

解释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47抱布贸丝 [ bào bù mào sī ]

解释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48刻鹄类鹜 [ kè hú lèi wù ]

解释 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49避害就利 [ bì hài jiù lì ]

解释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出处 《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50前慢后恭 [ qián màn hòu gōng ]

解释 慢: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出处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6章:“知制诰与翰林学士,相去几何?此而谓其前慢后恭见利忘义,何深文之甚?”

51轻拢慢捻 [ qīng lǒng màn niǎn ]

解释 拢:叩弦;捻:揉弦。形容从容地弹奏乐器。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52矫时慢物 [ jiǎo shí màn wù ]

解释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出处 《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53疏亲慢友 [ shū qīn màn yǒu ]

解释 疏:疏远;慢:怠慢。疏远亲戚,怠慢朋友。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不独疏亲慢友,种种骄傲,并将糟糠之情也置度外。”

54不可乡迩 [ bù kě xiāng ěr ]

解释 见“不可向迩”。

出处 《左传·庄公十四年》:“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55慢易生忧 [ màn yì shēng yōu ]

解释 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

出处 《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56轻吞慢吐 [ qīng tūn màn tǔ ]

解释 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57摩肩擦踵 [ mó jiān cā zhǒng ]

解释 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58慢弛之阙 [ màn chí zhī què ]

解释 傲慢懒散的缺点。

59施施而行 [ shī shī ér xíng ]

解释 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出处 《诗经 王风 丘中有麻》

60比肩并起 [ bǐ jiān bìng qǐ ]

解释 比:并列,紧靠。肩并肩地一齐起来。形容接连不断到来。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61逋慢之罪 [ bū màn zhī zuì ]

解释 不遵守法令的罪过。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出处 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62上慢下暴 [ shàng màn xià bào ]

解释 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出处 《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63嘹嘹呖呖 [ liáo liáo lì lì ]

解释 形容声音清脆婉转动听。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64八九不离十 [ bā jiǔ bù lí shí ]

解释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出处 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65欲速则不达 [ yù sù zé bù dá ]

解释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6疾风扫落叶 [ jí fēng sǎo luò yè ]

解释 疾:急速,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所向无阻。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67远水不救近火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

解释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