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鲁滨逊的成语

形容鲁滨逊的成语


1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2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中流砥柱 [ zhōng liú dǐ zhù ]

解释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4百炼成钢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

解释 炼:冶炼。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强。

出处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5千辛万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释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6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出处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7自力更生 [ zì lì gēng shēng ]

解释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出处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8千方百计 [ qiān fāng bǎi jì ]

解释 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

出处 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9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10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11急中生智 [ jí zhōng shēng zhì ]

解释 智:智谋;对策。在紧急中猛然想出了应付的好办法。

出处 唐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君,然敌则气生,急则智生。”

12自强不息 [ zì qiáng bù xī ]

解释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出处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3孤军奋战 [ gū jūn fèn zhàn ]

解释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

出处 《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14坚韧不拔 [ jiān rèn bù bá ]

解释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出处 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15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16疾风劲草 [ jí fēng jìn cǎo ]

解释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出处 《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17坚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释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18砥柱中流 [ dǐ zhù zhōng liú ]

解释 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内三门峡、黄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当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19百折不摧 [ bǎi zhé bù cuī ]

解释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 宋 苏辙《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20百折不屈 [ bǎi zhé bù qū ]

解释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 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21百折不回 [ bǎi zhé bù huí ]

解释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 《明史 何腾蛟瞿式耜传论》:“夫节义必穷而后见,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谓百折不回者矣。”

22九死不悔 [ jiǔ sǐ bù huǐ ]

解释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3铁壁铜山 [ tiě bì tóng shān ]

解释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出处 清·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24铮铮铁骨 [ zhēng zhēng tiě gǔ ]

解释 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

25不挠不折 [ bù náo bù zhé ]

解释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 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26傲然挺立 [ ào rán tǐng lì ]

解释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出处 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27木人石心 [ mù rén shí xīn ]

解释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出处 《晋书 隐逸传 夏统》:“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28柱石之坚 [ zhù shí zhī jiān ]

解释 像柱石一样坚硬。比喻大臣坚强可靠,能担负国家重任。

29中流底柱 [ zhōng liú dǐ zhù ]

解释 见“中流砥柱”。

出处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30铮铮铁汉 [ zhēng zhēng tiě hàn ]

解释 指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

出处 孙开泰 孙东《吴起传》第九回:“别看吴锋当初烧人家谷仓的时候是一条死都不怕的铮铮铁汉,可有的时候他简直像个小孩子——哪有热闹往哪钻。”

31咬钉嚼铁 [ yǎo dīng jiáo tiě ]

解释 比喻意志坚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来往的,尽是咬钉嚼铁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

32刚毅木讷 [ gāng yì mù nè ]

解释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33弘毅宽厚 [ hóng yì kuān hòu ]

解释 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传评》:“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34同流合污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释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35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释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36不时之需 [ bù shí zhī xū ]

解释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出处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37荒无人烟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释 形容偏僻荒凉;没有人家。人烟:住户。

出处 穆欣《南线巡回 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38自食其力 [ zì shí qí lì ]

解释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39绝处逢生 [ jué chù féng shēng ]

解释 绝处:死路。在陷入绝望的困境中遇到了生路。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

40独立自主 [ dú lì zì zhǔ ]

解释 自主:自己作主。不依赖别人的力量而生存;遇事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控制。

出处 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

41无拘无束 [ wú jū wú shù ]

解释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42听之任之 [ tīng zhī rèn zhī ]

解释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43见风使舵 [ ji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释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44浴血奋战 [ yù xuè fèn zhàn ]

解释 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45毫不犹豫 [ háo bù yóu yù ]

解释 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出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46毅然决然 [ yì rán jué rán ]

解释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形容意志坚强果断。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

47自由自在 [ zì yóu zì zài ]

解释 形容没有拘束;十分安闲舒适。

出处 唐 释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顿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48聪明伶俐 [ cōng míng líng lì ]

解释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49看风使舵 [ k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释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云法秀禅师》:“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50孤立无助 [ gū lì wú zhù ]

解释 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 《后汉书 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51寄人篱下 [ jì rén lí xià ]

解释 寄:依靠;篱:篱笆。依附在别人的篱笆下。原形容诗文创作因袭他人而无独创。现指依附别人生活;不能自立。

出处 《南齐书 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52磨杵成针 [ mó chǔ chéng zhēn ]

解释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 明 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

53毫不动摇 [ háo bù dòng yáo ]

解释 丝毫也不会改变意志。

出处 毛泽东《愚公移山》:“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54铁杵成针 [ tiě chǔ chéng zhēn ]

解释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明 郑之珍《目连救母 四 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55威武不屈 [ wēi wǔ bù qū ]

解释 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6敢作敢为 [ gǎn zuò gǎn wéi ]

解释 做事果敢,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出处 明 王士性《广志绎 江南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为之事,意到即行。”

57坚忍不拔 [ jiān rěn bù bá ]

解释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 宋 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58坚强不屈 [ jiān qiáng bù qū ]

解释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59仰人鼻息 [ yǎng rén bí xī ]

解释 仰:依赖;鼻息:呼吸。依靠他人的呼吸而生存。比喻靠人家而生存;必然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60至死不屈 [ zhì sǐ bù qū ]

解释 至:到。到死也不屈服。形容英勇顽强,视死如归。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贵身被数十创,力不支,遂为生得,至死不屈。”

61铁骨铮铮 [ tiě gǔ zhēng zhēng ]

解释 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5章:“夕阳照红了铁骨铮铮的老人。”

62聪明智慧 [ cōng míng zhì huì ]

解释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63好言好语 [ hǎo yán hǎo yǔ ]

解释 好:美;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出处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晓得乡下人是刁恶不过,好言好语不肯听的!”

64世世代代 [ shì shì dài dài ]

解释 泛指延续的各代。

出处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受苦人,受了世世代代的苦,几千年都在黑暗的地狱里过日子受煎熬。”

65与世推移 [ yǔ shì tuī yí ]

解释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 《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66钢打铁铸 [ gāng dǎ tiě zhù ]

解释 铸:铸造。形容物体坚固或人性格刚毅。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法秀圆通禅师》:“任是纯钢打就生铁铸成,也须额头汗出。”

67再接再砺 [ zài jiē zài lì ]

解释 接:交战;砺:磨砺。原谓鸡再磨嘴,然后再相斗。后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

出处 唐 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68山溜穿石 [ shān liù chuān shí ]

解释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69将勇兵强 [ jiàng yǒng bīng qiáng ]

解释 将:将领;兵:士卒。将领和士兵都英勇顽强。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出处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你道我将勇兵强有谁及,争奈待罪犯歇马在这云州地。”

70不可动摇 [ bù kě dòng yáo ]

解释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出处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71刚中柔外 [ gāng zhōng róu wài ]

解释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出处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72钢浇铁铸 [ gāng jiāo tiě zhù ]

解释 比喻坚毅顽强。

出处 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钢浇铁铸的活雷锋啊!抖一抖满身的泥土,又投入火热的斗争。”

73百炼之钢 [ bǎi liàn zhī gāng ]

解释 炼:用加热的方法提纯。指久经烤炼、坚强不屈的人。

出处 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74钢筋铁骨 [ gāng jīng tiě gǔ ]

解释 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出处 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75举世混浊 [ jǔ shì hún zhuó ]

解释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76孤军独战 [ gū jūn dú zhàn ]

解释 孤:单独。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项工作。

出处 《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77英勇顽强 [ yīng yǒng wán qiáng ]

解释 勇敢出众,强硬不屈。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78铜山铁壁 [ tóng shān tiě bì ]

解释 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出处 《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

79裹血力战 [ guǒ xuè lì zhàn ]

解释 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处 清 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挥之子泰,当建文时,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师起,与战于怀来,中矢,裹血力战,竟陷陈死。”

80破壳而出 [ pò ké ér chū ]

解释 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

81南方之强 [ nán fāng zhī qiáng ]

解释 南方坚强刚毅之人。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82鸿鶱凤逝 [ hóng xiān fèng shì ]

解释 鸿鹄高飞,凤凰远逝。比喻毅然远行。

出处 清·龚自珍《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年三十,让产伯兄,鸿鶱凤逝,去之无迹。”

83疾风知劲草 [ 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 ]

解释 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劲:有力量。

出处 《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84吃软不吃硬 [ chī ruǎn bù chī yìng ]

解释 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

出处 清 醉月山人《狐狸缘全传》第三回:“从来小孩爱戴高帽儿,吃软不吃硬。

85铁棒磨成针 [ 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

解释 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铁杵磨成针”。

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章:“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

86铁杵磨成针 [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

解释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87真金不怕火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

解释 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出处 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姓刘的说要调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88天下无难事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 ]

解释 只要有决心去做,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

出处 宋·秦观《李训论》:“天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

89疾风彰劲草 [ jí fēng zhāng jìn cǎo ]

解释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出处 《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90真金不怕火炼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

解释 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