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倒打一耙的意思
dào

倒打一耙



成语拼音 dào dǎ yī pá

成语注音 ㄉㄠˋ ㄉㄚˇ 一 ㄆㄚˊ

成语简拼 DDYP

成语解释 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
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成语正音 “倒”,不能读作“dǎo”;“耙”,不能读作“bā”。

成语辨形 “耙”,不能写作“扒”。

近义成语 恩将仇报混淆是非反咬一口贼喊捉贼反戈一击

反义成语 以德报怨是非分明

感情色彩 倒打一耙是贬义词。

成语用法 偏正式;
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 看来,他们上上下下都串通好了,而且要倒打一耙。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武器多形容反击形容人恶人先告状形容对手很强大形容反咬一口形容把不好的说成好形容不允许拒绝形容拒绝一切形容狡辩形容武器装备精良

成语谜语 猪八戒的反手招 更多谜语>>>

歇后语    猪八戒败阵


英语翻译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recriminate; make false countercharges; put the blame on the victim)

日语翻译 さかねじを食わす

法语翻译 faire une contreaccusation sans fondement

德语翻译 eine unbegründete Gegenbeschuldigung vorbringen

俄语翻译 валить с больнóй головы на здорóвую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相关谜语

谜面:猪八戒的反手招(常言俗语四字)
谜底:倒打一耙
解析: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责对方。

倒打一耙造句

  • 1、搞阴谋诡计的人总爱倒打一耙
  • 2、明明是你不负责任发生了事故,怎能倒打一耙,说是别人造成的呢?
  • 3、这“倒打一耙”是猪八戒的看家本领。
  • 4、那件事明明是他干的,他不但不认错,反而倒打一耙,把罪责推到别人身上。
  • 5、老公:倒打一耙!今天不是说好你给我打电话的嘛。结果我等了一天,还是我打给你的。
  • 6、虽然赛后特里的老板格兰特并没怎么刁难埃布埃,可谁想阿森纳的老板温格竟然猪八戒倒打一耙,说他的球员是只毫无过错的羔羊。
  • 7、现在的林阳就是赌张龙不会看这张字据,到时候只要对簿公堂,凭着这张字据就可以倒打一耙,让张龙大出血。
  • 8、相反,它被反斥为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的倒打一耙
  • 9、不同于前一种,这种骂人并不粗俗也不激烈,骂者往往不明说自己的意思,而借助与其他的关联或者暗示来表明自己在鄙视被骂者,这种骂人的方式不便于围观,也不会有损于自己的身份,如果被骂者反击的不够巧妙,反而会被倒打一耙,被说成是小心眼之类的。
  • 10、他非但不认错,还倒打一耙
  • 11、着名主持人毕福剑--平易近人的毕姥爷在明知有外国人在场的饭局上大放厥词,公开反共,不仅对养育他的祖国毫无报恩之心,反而倒打一耙,公然说出有损祖国尊严的恶语,举国哗然。
  • 12、明明是你的错,你还能反过来倒打一耙,兄弟你真棒。
  • 13、真心觉得这种老年人穷怕了,头脑不清,儿子一家尽心尽力地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到了分钱的时候却倒打一耙,说尽儿子的坏话。
  • 14、有一次,老婆子偷钱,哑牛本想揭穿,却被倒打一耙,无辜冤枉……俗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终老太婆得到了惩罚,提前退休了,哑牛又开心地笑了。
  • 15、联邦最高法院推动企业决策,国会剥削我们的公民自由,奥巴马对告密者倒打一耙,罪犯反而逍遥法外。
  • 16、枝头雪含春,贼喊捉贼,站务告黑状嘿,你这个老女人,竟敢恶人先告状,贼喊捉贼,倒打一耙,杀人的喊救命。
  • 17、杏儿怕西林春说出她的事,想倒打一耙,结果听到了全后和尔凡的关系,大喜,立刻将此事报告给太后,太后恨全妃已久,亲自出马赐了她毒酒。
  • 18、进入初三,快节奏生活随之而来,刚刚开学第二天,作业已成为了不可翻越的大山。数学测试阶段不能帮我们翻越,语文课时又倒打一耙。初三,一个速度之行的开始。
  • 19、在别人帮助了他们之后,往往会倒打一耙,而那些遇上的人要么是担心麻烦,要么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 20、他半卧在街边,是摔跤了吗?我扶她起来吧!我正要往前一步,哦,不行,刚刚新闻里还说一位大学生好心去扶一位老人,反被老人倒打一耙,将大学生告上法庭,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呢!我可不能做这种傻事。
倒打一耙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