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话说不到一起的成语

形容话说不到一起的成语


1貌合神离 [ mào hé shén lí ]

解释 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2话不投机 [ huà bù tóu jī ]

解释 投机:意见相合。指意见或观点看法等不一致;说不到一起。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我则怕言无关典,话不投机。”

3相顾无言 [ xiāng gù wú yán ]

解释 顾:看。彼此对看说不出话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4东拉西扯 [ dōng lā xī chě ]

解释 拉、扯:闲谈。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不紧扣中心议题。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5不知所云 [ bù zhī suǒ yún ]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6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7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8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9百川归海 [ bǎi chuān guī hǎi ]

解释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10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11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12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13伶牙俐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14张口结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释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15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解释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反应敏捷;口才极好。

出处 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16众望所归 [ zhòng wàng suǒ guī ]

解释 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

出处 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17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释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18同床异梦 [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

解释 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出处 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19各抒己见 [ gè shū jǐ jiàn ]

解释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20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解释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21议论纷纷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释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22结结巴巴 [ jiē jiē bā bā ]

解释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23支支吾吾 [ zhī zhī wú wú ]

解释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24断断续续 [ duàn duàn xù xù ]

解释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25胡言乱语 [ hú yán luàn yǔ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26唠唠叨叨 [ lāo lāo dāo dāo ]

解释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 宋 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

27离心离德 [ lí xīn lí dé ]

解释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出处 《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28人心所向 [ rén xīn suǒ xiàng ]

解释 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 《旧唐书 隐太子建成传》:“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

29期期艾艾 [ qī qī ài ài ]

解释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30急不择言 [ jí bù zé yán ]

解释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31半吞半吐 [ bàn tūn bàn tǔ ]

解释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32口齿伶俐 [ kǒu chǐ líng lì ]

解释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33大势所趋 [ dà shì suǒ qū ]

解释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出处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34支吾其词 [ zhī wú qí cí ]

解释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35应对如流 [ yìng duì rú liú ]

解释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出处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36半吐半露 [ bàn tǔ bàn lù ]

解释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37相对无言 [ xiāng duì wú yán ]

解释 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出处 宋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38薄唇轻言 [ báo chún qīng yán ]

解释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出处 春秋 无名氏《灵枢经 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39海纳百川 [ hǎi nà bǎi chuān ]

解释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40语不投机 [ yǔ bù tóu jī ]

解释 佛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

出处 《五灯会元·大愚芝禅师法嗣·云峰文悦禅师》:“所以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41涩于言论 [ sè yú yán lùn ]

解释 形容说话迟钝。

出处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42怯声怯气 [ qiè shēng qiè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43百川赴海 [ bǎi chuān fù hǎi ]

解释 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出处 《朱子语类·卷二·理气下》:“百川赴海而海不溢。”

44百舌之声 [ bǎi shé zhī shēng ]

解释 比喻唠叨、多嘴。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

45言不谙典 [ yán bù ān diǎn ]

解释 谙:熟悉。说话用词不能依据经典。

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则见他一时半刻使尽了千方百计,吃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谙典。”

46前言不搭后语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

解释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701,不是我!’”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