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对立面的成语

形容对立面的成语


1背道而驰 [ bèi dào ér chí ]

解释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驰:奔跑。朝着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 唐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2势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3你死我活 [ nǐ sǐ wǒ huó ]

解释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4北辕适楚 [ běi yuán shì chǔ ]

解释 北辕:车子向北行驶;适:到。楚在南方,赶着车往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出处 汉 荀悦《申鉴 杂言下》:“先民有言:适楚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

5乐极生悲 [ lè jí shēng bēi ]

解释 极:到极点。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6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7分庭抗礼 [ fēn tíng kàng lǐ ]

解释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出处 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8势均力敌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释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9不共戴天 [ bù gòng dài tiān ]

解释 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10朝秦暮楚 [ zhāo qín mù chǔ ]

解释 早上侍奉秦国;晚上倒向楚国。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出处 明 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11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释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12平起平坐 [ píng qǐ píng zuò ]

解释 平:没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时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时站起;同时坐下。现比喻地位相同;权力相等。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坏了学校规矩。”

13反复无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释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14三足鼎立 [ sān zú dǐng lì ]

解释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15相持不下 [ xiāng chí bù xià ]

解释 不下:不能解决。指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抗争;各不相让;谁也战胜不了对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16平分秋色 [ píng fēn qiū sè ]

解释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出处 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17和衷共济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释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出处 《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18反目成仇 [ fǎn mù chéng chóu ]

解释 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19难解难分 [ nán jiě nán fēn ]

解释 双方争斗激烈;难以分开;也指双方关系密切;难以分开。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正在难解难分,忽听东边山上,犹如千军万马之声。”

20同心协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21鼎足而立 [ dǐng zú ér lì ]

解释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22鼎足之势 [ dǐng zú zhī shì ]

解释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23一分为二 [ yī fēn wéi èr ]

解释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出处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24通风报信 [ tōng fēng bào xìn ]

解释 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20回:“那掌柜的说他恶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

25各不相让 [ gè bù xiāng ràng ]

解释 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26敌众我寡 [ dí zhòng wǒ guǎ ]

解释 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27各霸一方 [ gè bà yī fāng ]

解释 各:各自;霸:强横占据。指凭借势力各自称霸一个地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28割据一方 [ gē jù yī fāng ]

解释 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方今朝政颠倒,宦官弄权,官家威令不行,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

29瓜分鼎峙 [ guā fēn dǐng zhì ]

解释 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出处 《新唐书 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30怜新弃旧 [ lián xīn qì jiù ]

解释 怜:爱怜;弃:舍,抛。爱怜新的,抛掉旧的。多指喜爱新欢,冷落旧宠。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回:“妇人道:‘你还哄我?你若不是怜新弃旧,再不外边另有别人。”

31力敌势均 [ lì dí shì jūn ]

解释 同“力均势敌”。

出处 《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32互不相容 [ hù bù xiāng róng ]

解释 互相不能容纳对方。指高职位官员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行使职权时彼此不一致。

33鼎足而三 [ dǐng zú ér sān ]

解释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34不分上下 [ bù fēn shàng xià ]

解释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35参辰卯酉 [ shēn chén mǎo yǒu ]

解释 ①参、辰,二星名。参星酉时出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参与辰,卯与酉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②犹是非曲直。

出处 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我觑着那珠翠金银,我可便浑如似参辰卯酉。”

36参辰日月 [ shēn chén rì yuè ]

解释 参、辰,二星名。参与辰,日与月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出处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则他这夫妻儿女两离别,总是我业彻,也强如参辰日月不交接。”

37通风讨信 [ tōng fēng tǎo xìn ]

解释 犹言通风报信。

出处 明·沈鲸《双珠记·京邸叙亲》:“宫城中不比民家,虽皇后贵妃,难与父母往来,况宫女禁闭在内,谁能通风讨信。”

38通风报讯 [ tōng fēng bào xùn ]

解释 见“通风报信”。

出处 秦牧《愤怒的海》:“徐大奎进城到县衙门去了,芹姊觑了便,才赶回来通风报讯给我们。”

39枘凿方圆 [ ruì záo fāng yuán ]

解释 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出处 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40否去泰来 [ pǐ qù tai lái ]

解释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出处 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41泰来否极 [ tai lái fǒu jí ]

解释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

出处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42暮楚朝秦 [ mù chǔ zhāo qín ]

解释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出处 清·张岱《陶庵梦忆·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为之。”

43北辙南辕 [ běi zhé nán yuán ]

解释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

出处 见“北辕适楚”。

44分庭伉礼 [ fēn tíng kàng lǐ ]

解释 见“分庭抗礼”。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45鼎足而居 [ dǐng zú ér jū ]

解释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46墙头马上 [ qiáng tóu mǎ shàng ]

解释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出处 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47日月参辰 [ rì yuè shēn chén ]

解释 比喻不合,作对。

出处 元 萧得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也不是我特故的把哥哥来恨,他他他,不思忖一爷娘骨肉,却和我做日月参辰。”

48枘凿冰炭 [ ruì záo bīng tàn ]

解释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49鼎足三分 [ dǐng zú sān fēn ]

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50势如水火 [ shì rú shuǐ huǒ ]

解释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51反戈相向 [ fǎn gē xiāng xiàng ]

解释 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出处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52水火不相容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

解释 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

出处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53冰炭不同炉 [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

解释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54水火不兼容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

解释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

出处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55出力不讨好 [ chū lì bù tǎo hǎo ]

解释 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1回:“不但出力不讨好,而且有性命之忧。”

56冰炭不相容 [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 ]

解释 冰:冰块;炭:炭火;容:接纳。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出处 宋 陆游《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君不见,牛奇章与李卫公,一生冰炭不相容。”

57东风压倒西风 [ 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 ]

解释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出处 清 曹雪琴《红楼梦》第82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