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关于选择的成语

形容关于选择的成语


1何去何从 [ hé qù hé cóng ]

解释 去:离开;从:跟随。往哪里去?跟什么人?多指在重大问题上做出某种抉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2披沙拣金 [ pī shā jiǎn jīn ]

解释 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也比喻工作繁忙。

出处 唐 刘知几《史通 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3反复推敲 [ fǎn fù tuī qiāo ]

解释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出处 《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

4急不暇择 [ jí bù xiá zé ]

解释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5宁缺勿滥 [ níng quē wù làn ]

解释 滥:不加选择,过度,过多。宁可少些,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6披沙简金 [ pī shā jiǎn jīn ]

解释 犹言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

出处 梁·锺嵘《诗品》卷上:“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7择邻而居 [ zé lín ér jū ]

解释 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出处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诗:“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8口无择言 [ kǒu wú zé yán ]

解释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出处 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9杷罗剔抉 [ pá luó tī jué ]

解释 谓搜罗挑选人材。

出处 《新唐书·韩愈传》:“杷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10爬罗剔抉 [ pá luó tī jué ]

解释 爬罗:搜集;剔抉:筛选。指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11披沙剖璞 [ pī shā pōu pú ]

解释 披:分开。剖:剖开。璞:含有玉的石头。从沙粒中区分出金子,从石头里剖出美玉。比喻从许许多多人中间识别、挑选出所用的人才。

出处 唐·刘禹锡《唐尚书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铭序》:“一入中禁考策词,三在天官第章句,披沙剖璞,由我而显者落落然居多。”

12短中取长 [ duǎn zhōng qǔ cháng ]

解释 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出处 明 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13简能而任 [ jiǎn néng ér rèn ]

解释 简:选择。任:作用。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出处 《旧唐书·魏征传》:“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4身无择行 [ shēn wú zé xíng ]

解释 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出处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15丹之所藏者赤 [ 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 ]

解释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16青云直上 [ qīng yún zhí shàng ]

解释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出处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17饥不择食 [ jī bù zé shí ]

解释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18大发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释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19择善而从 [ zé shàn ér cóng ]

解释 选择好的而遵循;依从。择:选择。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20一帆风顺 [ yī fán fēng shùn ]

解释 船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挫折。

出处 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21宁缺毋滥 [ nìng quē wú làn ]

解释 宁:宁可;缺:缺少;毋:通“勿”;不要;滥:过多。宁可空缺一些;也决不降低要求。也作“宁缺勿滥”。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22不择手段 [ bù zé shǒu duàn ]

解释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出处 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23评头品足 [ píng tóu pǐn zú ]

解释 评、品:评论;区分高低优劣。原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后泛指发表评论;随意挑剔。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评头品足,纷纷如狂。”

24血雨腥风 [ xuè yǔ xīng fēng ]

解释 下着鲜血的雨;刮着腥味的风。比喻形势、时局的险恶。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25急不择言 [ jí bù zé yán ]

解释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26急不择路 [ jí bù zé lù ]

解释 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27物竞天择 [ wù jìng tiān zé ]

解释 达尔文进化论。谓万物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的发展过程。

出处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

28挑三拣四 [ tiāo sān jiǎn sì ]

解释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出处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29孟母三迁 [ mèng mǔ sān qiān ]

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30挑挑拣拣 [ tiāo tiāo jiǎn jiǎn ]

解释 挑:挑选;拣:分拣。指从中仔细挑选。

出处 钱宁《圣人》第25章:“在西瓜、桃李、杏枣中间穿行,挑挑拣拣,寻些百姓乐趣,倒也乐而忘忧。”

31雷霆之怒 [ léi tíng zhī nù ]

解释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32挑挑剔剔 [ tiāo tiāo tī tī ]

解释 仔细而慎重地或显然存心挑剔地挑选。

33腥风血雨 [ xīng fēng xuè yǔ ]

解释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出处 清 陈天华《警世钟》:“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34细大不捐 [ xì dà bù juān ]

解释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35别无选择 [ bié wú xuǎn zé ]

解释 没有别的选择余地。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对那些企图投敌的巴彦,只能采取无情斗争的对策!”

36取义成仁 [ qǔ yì chéng rén ]

解释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7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38披沙捡金 [ pī shā jiǎn jīn ]

解释 披:分开;捡:挑选。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出处 清·汪师韩《诗学纂闻》:“‘池塘’‘园柳’之篇,‘白云’‘绿涤’之作,‘乱流’‘孤屿’之句,‘云合’‘露泫’之词,披沙捡金,寥寥可数。”

39慌不择路 [ huāng bù zé lù ]

解释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40择善而行 [ zé shàn ér xíng ]

解释 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

出处 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41急不择途 [ jí bù zé tú ]

解释 犹慌不择路。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42排沙简金 [ pái shā jiǎn jīn ]

解释 排:除去;简:选取。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43爬梳洗剔 [ pá shū xǐ tī ]

解释 见“爬梳剔抉”。

出处 清·卢文弨《〈履斋示儿编〉跋》:“怡谷,学人也。宜其视此无难焉。爬梳洗剔,视元本不可以道里计。”

44爬梳剔抉 [ pá shū tī jué ]

解释 整理选择。

出处 《宋史·律历志》:“建安布衣蔡元定著《律吕新书》,朱熹称其超然远览,奋其独见,爬梳剔抉,参互考寻。”

45拣精剔肥 [ jiǎn jīng tī féi ]

解释 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指刻意选择,多方挑剔。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都氏只是拣精剔肥,东推西阻,媒婆说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46择主而事 [ zé zhǔ ér shì ]

解释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47选色征歌 [ xuǎn sè zhēng gē ]

解释 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亦作“选歌试舞”、“选舞征歌”。

出处 清余怀《板桥杂记 雅游》:“结驷连骑,选色征歌。”

48选舞征歌 [ xuǎn wǔ zhēng gē ]

解释 见“选色征歌”。

出处 清·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布衣天子哭荒陵,选舞征歌好中兴。”

49选歌试舞 [ xuǎn gē shì wǔ ]

解释 见“选色征歌”。

出处 宋·周密《露华·次张岫云韵》:“选歌试舞,连宵恋醉珍丛。”

50选士厉兵 [ xuǎn shì lì bīng ]

解释 士:军士;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指做好战前准备。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孟秋纪》:“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51择利行权 [ zé lì xíng quán ]

解释 权:权宜,因时因事变通办法。指选择有利条件,采取应变措施。

出处 《投笔肤谈·兵机》:“惟能因机而制变,择利而行权。”

52搜奇选妙 [ sōu qí xuǎn miào ]

解释 搜:寻求,搜罗。搜罗和挑选奇妙的东西。

出处 晋·张载《扇赋》:“若乃搜奇选妙,绝色寡双……修短虽异,而光彩齐同。”

53采善贬恶 [ cǎi shàn biǎn è ]

解释 采:选择;贬;贬斥。采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54择福宜重 [ zé fú yí zhòng ]

解释 选择吉福之事应取重的。语出《国语·晋语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出处 语出《国语·晋语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55居必择邻 [ jū bì zé lín ]

解释 居:住;择:选择。住家必须选择好邻居。

出处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上》:“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

56裁红点翠 [ cái hóng diǎn cuì ]

解释 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东飞伯劳歌》:“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

57断杼择邻 [ duàn zhù zé lín ]

解释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出处 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58唯邻是卜 [ wéi lín shì bǔ ]

解释 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

出处 《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59语无诠次 [ yǔ wú quán cì ]

解释 言辞未加选择和斟酌。

出处 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灯下草创,语无诠次,字条行草,伏唯涵察。”

60言扬行举 [ yán yáng xíng jǔ ]

解释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61择地而蹈 [ zé dì ér dǎo ]

解释 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62择肥而噬 [ zé féi ér shì ]

解释 择:挑选;噬:咬。比喻选择富裕的人进行敲诈勒索。

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上头限了首县三天限,首县限了差役一天半限。这些差役个个摩拳擦掌,择肥而噬。到得次日一早,果然捉了七八个人来。”

63搜奇抉怪 [ sōu qí jué guài ]

解释 搜:搜索。抉:抉择,挑选。奇、怪:奇异的,罕见的。搜索新奇的,挑选罕见的。多指诗文刻意求新求奇。亦作“搜奇检怪”。

出处 唐·韩愈《荆谭唱和诗序》:“志存乎《诗》、《书》、寓辞乎咏歌,往复循环,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镂文字。”

64择人任势 [ zé rén rèn shì ]

解释 指选择适当的人才,利用有利的形势。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65鹿死不择音 [ lù sǐ bù zé yīn ]

解释 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66二者必居其一 [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 ]

解释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67高不成,低不就 [ 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

解释 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出处 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68二者必取其一 [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 ]

解释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69矮子里拔将军 [ ǎi zi lǐ bá jiāng jūn ]

解释 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出处 清 石玉昆《小五义》第53回:“常言一句俗话说:‘矮子里选将军。’”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