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商鞅的意思 商鞅造句

商鞅造句


10字左右

  • 1、徒木立信是说商鞅激发民意图自强。
  • 2、商鞅变法得失新析
  • 3、众目睽睽之下,商鞅当场付款。
  • 4、商鞅强制分户说献疑
  • 5、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商鞅
  • 6、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商鞅
  • 7、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 8、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
  • 9、记得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
  • 10、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20字左右

  • 1、你这种作法是在自掘坟墓,小心像商鞅一样作法自毙。
  • 2、商鞅虽然是作法自毙,但不也表示他的大公无私吗?
  • 3、这件事传开,老百姓才知道商鞅执法如山,说一不二。
  • 4、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商鞅
  • 5、这里,我只略谈商鞅、孔子、老庄、杨朱四个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
  • 6、商鞅变法大秦猛虎添翼,上下同欲举国整军耕战。
  • 7、说起战国时朞的变法,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当属商鞅
  • 8、至商鞅,一反儒家义本利末思想,提出:利者,义之本也。
  • 9、商鞅被五马分尸了,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胆的改革家。
  • 10、秦孝公为振兴秦国,决定让商鞅实行变法,为得诚信于天下。

30字左右

  • 1、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商鞅被秦王杀死了,真是作法自毙。
  • 2、秦国书苑中项离被嬴稷与大隐于此的商鞅三年磨砺,名剑终成。
  • 3、商鞅的行为,向世人展示了秦国的诚信,自此之后,秦国逐渐走上了富强之路。
  • 4、这时,终于有个胆大的人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立马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 5、这件事立刻让百姓确信了新法是可信的,商鞅也取得了变法的成功。
  • 6、商鞅借一件小事,证明其诚信,从而为其变法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 7、南门徙木让大家知道商鞅执法如山,说一不二,是一个守信用的人。
  • 8、早在秦朝初朞,着名的商鞅曾经为了巩固秦王朝的统治而发起了变法。
  • 9、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克服了多少困难,战胜了多少对手。
  • 10、商鞅也因这一次小小的平民与君王的遇见,立刻飞黄腾达,划地封候。

40字左右

  • 1、在商洛这块土地上,曾经演绎着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四晧隐居、闯王屯兵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
  • 2、处商鞅,极刑,以戒后世欺圣灭祖之……元凶巨恶……我等,纵然命丧商鞅……余党,亦在所不惜……
  • 3、一心想着恢复祖先荣耀的孝公非常赏识商鞅的这套理论,他力排众议,下令封商鞅为左庶长,着手组织变法。
  • 4、秦自商鞅变法始,信奉申不害、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的法治思想,逐渐确立了以法治国的政策。
  • 5、韩非子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
  • 6、战国诸子中,既在思想学识上堪称“博物君子”,又能“出将入相”、创下不朽功勋者,商鞅可谓首当其选。
  • 7、他将孙子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
  • 8、第二是军功,秦自商鞅变法就以军功赐爵,你上战场砍了敌人的头收好了,等仗打完了,按人头数量论功行赏。
  • 9、古商鞅变法,众大臣都持反对意见,认为他的变法有损阶级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宣扬古法企图阻挠。
  • 10、商鞅欲改新法,为取信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城南,告之百姓:有人能将此木移于城北,赏十两黄金。

50字左右

  • 1、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
  • 2、商鞅之开塞,非不行也;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诸侯随风西面,非不从也;然而皆秦之所以亡也。
  • 3、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也无不是以奖励耕战,抑制豪强,整顿吏治,特别是推崇法治,从而都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4、秦始皇能统一六国,虽然商鞅的变法占了一部分,但我觉得秦皇的支持和任用也占了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知人善用,乃帝王首道。
  • 5、最后一节历史课上,伴随着老庞抑扬顿挫的声调,将商鞅被车裂时的场景浮现在我的眼前,骏马的嘶吼,商鞅的惨叫,飞溅起的鲜血。
  • 6、秦孝公时商鞅变法,首创保甲法,5户为一保,10保为一甲,一家有罪,十家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 7、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执掌秦国朝政后,继续执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战政策,启用着名将领白起,不断对外用兵,各诸侯国都很畏惧。
  • 8、他说,经商发财致富,就要像伊尹、姜子牙那样多谋善断,像孙膑、吴起那样用兵神速,像商鞅那样推行法令言信行果。
  • 9、商鞅变法,为秦朝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秦朝迅速的发展。虽然商鞅左后惨遭车裂而死,但他毕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死而无憾!
  • 10、显然,如果商鞅没有拿出他的诚信来树立威信,人们肯定会怀疑新法推行的真实性,那些旧势力再一反对,变法就泡汤了。

60字左右

  • 1、之后的先秦改革家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也无不是以奖励耕战,抑制豪强,整顿吏治,特别是推崇法治,从而都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2、商鞅变法之后通过户籍的方式,臣民与天子之间建立了制度上的联系,形成了一种严密的耕战体系,也是通过这种体系,秦统一了“天下”,开启了帝国的时代。
  • 3、一次偶然的机遇,爷爷一位昔日好友无意间发现了商鞅墓,并从墓里找出商鞅戟交给了爷爷,并一再嘱咐爷爷要保管好此戟,这戟里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 4、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人将木头搬至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金,这一举动,使他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
  • 5、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车辙蓦然回首,去看看商鞅被五马分尸之际自嘲的微笑,去拭一抹汨罗江畔屈原眼角的清泪,去听一听林则徐交出乌纱帽时轻轻的叹息。
  • 6、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于是秦始皇嬴政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忘诸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 7、而真正能想到为自己留条后路的又何止昏庸之辈,即使智慧明达如商鞅,又何尝不是死于自己之手?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商鞅为之苦心编制各类酷刑。
  • 8、倘若卫鞅损公肥私,徇私舞弊,怎会受秦王赏识!假使卫鞅攀高结贵,阿谀奉承,怎能得百姓爱戴!商鞅正是因其尽职尽责,克己奉公的品质,奉献自己,成就秦国。
  • 9、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流而上,尾生抱柱守承诺、商鞅徙木立威名、季布一诺值千金等诚信典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树起了一个个人生的路标。
  • 10、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70字左右

  • 1、我下意识地看向鸣冤鼓,只见商鞅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奔到鼓旁边,撩起鼓槌就打啊,边打还边跳,顿时声如雷震,震得所有人都捂住了耳朵,县令坐在堂上都快疯了。
  • 2、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四五班的王维一,我的家乡龙都之乡濮阳,我的家乡风景优美,还出过很多名人,如吕不韦,商鞅,还有造字的老祖宗仓颉。
  • 3、算了,这种情况我都已经习惯了。我不是商鞅,没有那一三寸不烂之舌,更无舌战群儒的勇气与能力,我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里可锁上卧室门的同时我心里的门也落上了一把大锁。
  • 4、春秋战国时朞,秦国的商鞅主持变法,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朞,为了树立威信,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先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 5、秦有商鞅,涉木立信。是谓二者。涉木数金,取民众之深信。无欺无诈,得变法之可成。收人和之贵气,吸五常之精华。国富而民强,霸业则雄图,并八荒于一地,收宇内之河山。
  • 6、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从炎黄时朞中华民族就在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到启创立夏朝,再到后来的商鞅变法,以至后来的明清时朞,我国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着各种改革和创新。
  • 7、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变法,生怕群众不信任,于是将一根木头立在南门,称如果有人将其搬到北门就赏其十金,所有人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至北门。
  • 8、放眼古今,还记得秦国的商鞅吗?正因为他选择了正确的方法,才会有当时秦国的强大,还记得越王勾践吗?正因为他选择了正确的方法,才会有当时吴国的灭亡。
  • 9、古代商鞅徒木立信,就是为了一改政府不诚实的形象,同时让诚实之风在百姓中传承下去,使得百姓从尔虞我诈的刁民一改成为彼此守信的公民,并最终使秦国壮大富强。
  • 10、由此可见,诚信待人就可以博得他人的信任,而商鞅使百姓信任政府,就使百姓的生活有了法律依靠,从而百姓也便生活得更加稳定而美好,国家也便更加富强而和谐。

80字左右

  • 1、商鞅本卫国人士,应不受用后经纳贤入秦,他面见秦孝公,提出变法,并提出多项新法,即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后实行变法。
  • 2、战国时代出现的商鞅变法,使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出现的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惊现的辛亥革命;与国民党﹑日本侵略军鏖战多年的共产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 3、地理老师带领我们环游南半球北半球,穿过赤道又回到了中国;历史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历史长河的那一端,河姆渡人,半坡人,商鞅变法,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大堆新鲜的字眼出现在我的眼前。
  • 4、我们会被鹰的执着,商鞅的顽强意志所折服,会鄙视鸡的懦弱,会扼腕叹息范仲淹改革的失败。但我们是否想过,正处于青春时代的我们,是否拥有像商鞅一样,为了理想,不顾一切,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力量呢?
  • 5、春秋战国时朞,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当时正处于战火纷乱之中,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命人在南城门树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若有人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我就赏给他黄金十两。
  • 6、春秋战国时朞,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结果没有人肯出手一试。
  • 7、商鞅出任秦孝公之相,想变法图强,他不仅说服了秦孝公,更是将三丈的木材立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将木材移至北门,赏赐10金,无人移动,又增加到50金,有人大胆尝试,便获得了50金。
  • 8、诚信的人,往往都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曾子杀猪商鞅变法,都是我国的历史故事,如果没了商鞅的变法,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成功吗?其实在世界里,还有一些故事经久不衰。
  • 9、然而,你做到诚信了吗?古有,商鞅立木为信;最近,有下岗女工捡到3万元,在雨中苦等失主3小时归还。遗憾地是,如今,很多人,尤其是学生和老师说,这是傻到家。可你不知,这才是真诚,这才是诚信。
  • 10、民众顿时一片混乱,这一根木头又不重,为什么有十两金子?商鞅见众人无人上前,一直加价,最终在五十两金子时一位壮汉上前,不费吹灰之力就搬到南门,而商鞅立刻就给了五十两金子。

90字左右

  • 1、虽然他后来车裂而死,但是因为这遇见,秦国迅速强大,以至于后来第一次统一天下,商鞅的变法制度也一直沿袭长久,这是次完美的遇见,它功不可没,划出了历史上美丽的弧线,成全了一个人,使他名传至今,他成全了一个时代。
  • 2、循着她热切的目光,上溯到不可一世的强秦,灿烂的文明之花婀娜多姿:五张羊皮换来的百里奚,称霸诸侯;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经济繁荣,法制严明;大戏连台,张仪把诸侯戏弄于股掌之间;李斯相之,王翦父子灭六国。
  • 3、犹记得那位叫商鞅的男子,在未被赏识之前,他也似不起眼的尘土,由魏国来到秦国,一路坎坷。或许他的使命就是帮助秦孝公改革秦国,就如那一粒红尘,踏遍千山万水,只为找到归属地然后守护它,这是它的使命。
  • 4、试想一下有人经常跟你撒谎,突然间他说了一次真话,你还愿意去相信他么?诚信是处事的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秦朝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敢于徒木立信,有了诚信做基础才能使法律得到实施。
  • 5、五千年悠久灿烂文明,法制如一朵奇葩,傲然挺立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走过汉唐风雨,走过宋韵之声。在浩瀚的历史烟云中回荡。商鞅明法令而强秦国,太宗减刑罚乃成盛世。在中国这样人治盛行的国家,法制如此瑰丽。
  • 6、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实守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美德,有关诚信的典故比比皆是,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
  • 7、我们记得商鞅徙木立信,记得曹操断发名义,记得韩信一饭千金,记得季札为信赠剑如今,只愿你能久驻,久驻于每个人心灵的转角,久驻于生活细腻入微的深沉目光中,久驻于这个明暗综错的世界,让它多一些明亮,少些暗淡。
  • 8、人们小声的讨论着,但始终没有人站出来。终于有人将信将疑的把木头搬到北门。立刻将50赏金给予他,来表示不欺骗,表示信任。于是商鞅就此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由此可以看出信任的重要性。
  • 9、泱泱中华,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我们迎来了无数次的变法与改革;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到清末的维新运动;从明清的闭关锁国到十一届三中全国后的改革开放。今天,新时代的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与变革。
  • 10、素色的光阴没什么不好,平凡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如果项王当初得胜而归,岂不是没有了虞姬一杯冷酒,以身相殉了吗?要感恩失败,而让你吸取教训,如果商鞅没有被车裂,那么秦朝会这么快走向灭亡吗?不,顺其自然。

100字左右

  • 1、公元前7世纪的“管仲变法”和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管仲的“四民分业”思想、盐铁专营政策以及商鞅在土地私有化、郡县制、户籍制、军爵制上的大胆试验,皆具开创之功,它们分别提供了两个颇为极致的治理模型,如同左右极般地站在后世历次变革的两端。吴晓波
  • 2、但,商鞅虽死,秦法依旧,社会不会因为少某一个人的存在,而停止前进的步伐,虽然商鞅死亡,但他的变法内容,还在延续,也就是因为商鞅不畏贵族的要挟,尽管最后杀人成仁,但,商鞅变法,顺应历史的潮流,对于秦国后来统一天下来说,发挥了它巨大的优越性。
  • 3、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反过来说,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实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谏,又怎样能有“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呢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 4、古有商鞅变法,近有百日维新,无论是商鞅还是康有为、梁启超等都希望通过改革法律使国家变得强大,纵观历史,任何一个王朝的最终衰落都是因为法律出现了问题,要么是无法可依,要么是有法不依,要么是以权谋私,以权异法,最终使那些历史上的王朝走向消亡。
  • 5、完成大一统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他首先认识到现在的局面,如何变法,如何面对现在复杂的潮流,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商鞅变法的推动,墨家子弟的帮助,人民的支持,以及跟随历史发现的脚步最终消灭六国完成大一统,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 6、思考与实践化为一体,你将成为卓越的传奇。秦国的商鞅日夜思考得出一条使秦国富强的改革之道,并在秦国付诸实践,他缔造了一个时代,民国孙中山日夜思考如何拯救危在旦夕的中国,并在实践出创立了中华民国,他缔造了一个时代,共产党人毛泽东在延安洞里思考,并在实践出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缔造了一个时代。
  • 7、让我们顺着悠久的历史长河,回溯到古秦,你会看见:商鞅立木于南门,赏赐将木桩抬到北门者百金;再往回到春秋战国,你会看见,那晋文公为了履行当年的诺言,退避三舍,不惜舍去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前方战场;你还会看见,季布的一诺千金,为人称道一时
  • 8、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反过来说,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实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谏,又怎样能有“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呢?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 9、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在门口放一根木头,以千金允诺如果有人能搬走,就赏以千金,开始时,人们只是围观,对这承诺深信不疑,直到有人搬走木头,得到赏金,这才建立百姓之间的信任,有了信任,变法得以顺利实施,这使得秦国成为强盛之国。
  • 10、商鞅凭借革故鼎新的过人智慧,高瞻远瞩的非凡气度,敢于尝试、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在变革与守旧的交锋中,他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最终变法取得了重大胜利,从而促进了秦国的发展,引领秦国走向昌盛繁荣。

词语解释

商鞅[ shāng yāng ]

1.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

商鞅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