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稗子的意思 稗子造句

稗子造句


10字左右

  • 1、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20字左右

  • 1、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 2、在田间锄草时,我很难分辨出哪是稻子,哪是稗子
  • 3、太十三26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 4、我有两个稗子面馍馍的贮存,还是愿意干重活的。
  • 5、我要给你寄本书,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 6、正如那空虚却挺立着的稗子和那饱满却低着头的稻穗。
  • 7、好想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 8、他就像一个农民,熟练地从庄稼地中挑拣稗子,将它们拔除。

30字左右

  • 1、湘西瑶族以稻谷、旱谷、玉米、荞麦和稗子等为日常生活中的主食。
  • 2、什么“打糨子”,吃得饱饱的人永远不会注意到,稗子面是没有粘性的。
  • 3、稗子趾高气扬,是因为籽少粒小;稻穗低头向下,是因为籽粒饱满。
  • 4、路两旁熙熙攘攘的野草,稗子已慢慢的枯萎,让人不觉有点失落和悲哀。

40字左右

  • 1、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稗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
  • 2、榕树由于扎根于深挚的泥土,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繁茂。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报酬,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 3、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 4、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 5、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 6、稗子粉做不成馍馍只能做发糕,把稗子粉发糕捧在手中它的末屑就自动地桃花乱落如红雨。

50字左右

  • 1、虚怀若谷、讷言敏行是他们共同的属性,而那些轻狂的人如稗子一般,急着去炫耀自己,不懂谨言慎行,更不知天高地厚。
  • 2、黄土高原用的是平板铁锹,宛如一只平底锅,稗子面糊均匀地向四周摊开,边缘冒着一瞬即逝的气泡,不到一分钟就煎成了一张煎饼。
  • 3、我将在我显现给世人之前的最后日子,从葡萄中压榨出酒,从世上积聚小麦并分别出稗子,将之用无法仰制的火烧毁。
  • 4、当夕阳照射到那片稗子草上的时候,我就会带着我编好的稗草戒指,像献宝一样献给与我一同生活在家园里的奶奶。
  • 5、最有意思的是拔猪草了,田间地头,那蓬蓬勃勃的扒地草,是羊呀猪呀的最爱,还可以拔蔓蔓草、甜甜根、稗子草、毛拉信子、野苜蓿等。
  • 6、奶奶总爱和我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拿着一条一条的稗子草,编织成戒指给我,她把一件一件光陆怪离的故事编进了纹理。
  • 7、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晚安!
  • 8、每当我拿着稗子给它们喂食的时候,它们总是一个劲地往后躲,用惊恐的眼神望着我,我只好把稗子放在食槽里面。

60字左右

  • 1、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稗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稗子;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 2、稻田里难免有稗子,不能因为稗子就不种田;出门难免遇雨,哪能因为怕遇雨就不出门?是农民,种好田是本分;是旅人,该上路还得继续上路。
  • 3、春,是一种感动。卷着裤腿,戴着斗笠,手里挥着锄头,我和父亲一起为希望编织一个摇篮,秋天时我们就收获,我一直都相信春天里播下麦子,秋天时不会收获稗子

70字左右

  • 1、次日早晨,我随叔叔到田里帮助除草,这看似简单的事,我开始并不会做,因为我分不出稗子与禾苗,胡乱的扯了几株,沾得身上脸上都是泥,爸爸和叔叔看见后哈哈的笑了起来。
  • 2、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受得了委屈,不能老是昂着自己的头,有句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显摆招摇,始终把头昂得高高的。
  • 3、首先是选料和淘料。将去掉稗子、谷壳的优质正宗纯糯米用清泉水淘洗干净,浸泡10小时至12小时后倒人生箩筐内沥干。这时的糯米吸足了水分,宛如一粒粒洁白、晶莹的珍珠。

80字左右

  • 1、还是叔叔农业知识丰富些,他拿起刚从田里扯出的稗子,细心的讲解它们的区别,他说稗草比禾苗的叶子青,干节子无毛而扁平,根系发达。它和禾苗生长在一起,肥料会被它抢去,禾苗因生长不好,而影响收成。

词语解释

稗子[ bài zǐ ]

1.稗的俗称

2.稗的种子

3.《圣经》上记载的据认为是毒麦的一种田间有害杂草

稗子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