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取信于民的意思 取信于民造句

取信于民造句


10字左右

  • 1、他强调取信于民
  • 2、县委用事实取信于民

20字左右

  • 1、第二条是真正干出几个实绩,来取信于民
  • 2、谢长廷"勇者无惧"?台报:只有取信于民否则枉然。
  • 3、公安执法,既要取信于民,也要取悦于民。
  • 4、第三代的领导也一样要取信于民,要干出实绩。
  • 5、这个领导要取信于民,使党内信得过,人民信得过。
  • 6、或以完全的立宪面目来取信于民,笼络人心,缓和统治危机。
  • 7、诚纳诚征,开诚布公,信赏信罚,取信于民
  • 8、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怕民不从,于是行木立信,取信于民
  • 9、从此以后,商鞅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就传开来了。
  • 10、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30字左右

  • 1、徽商行贾四方,靠的正是“诚”,“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他们修身立德,取信于民,故能长盛不衰。
  • 2、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那么国家根本无法安定。
  • 3、防范和化解各种公共危机,是各级政府树立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
  • 4、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劳任怨,取信于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坐失良机,悔之晚矣。
  • 5、第七段又以谢方里教授知错即改取信于民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论证诚信的重要。
  • 6、为了取信于民,他命人在国都城门边立木一根,招募百姓将此木搬至另一门。
  • 7、古有重耳退避三舍,履行诺言,成为中原霸主;商鞅立木,取信于民,国力渐强。

40字左右

  • 1、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扫墓百姓中有谁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
  • 2、为了取信于民,他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
  • 3、有爱国之心的曹刿,在国家危难之时站了出来,用那取信于民的超凡战略思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 4、只有敢碰硬,敢碰大的利益集团,才能起到"杀一儆百"作用,才能获得人心,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国泰民安。
  • 5、因为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认可。
  • 6、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完善建管用体制机制,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取信于民
  • 7、随后,便跟商鞅立木城下,悬赏百两,取信于民,法治天下,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挥洒着海阔天空的志气。
  • 8、为了取信于民,商鞅便立三丈之木与国都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
  • 9、当然,商鞅变法成功了,秦帝国也走向富强、统一天下的大道,而成功的关键,就是取信于民
  • 10、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50字左右

  • 1、春秋战国时朞的军事家曹刿就深知立信的重要性,齐鲁长勺之战之前他这样告诉鲁庄公: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取信于民
  • 2、先是浏览一遍文言文,再深入阅读,讲的是商鞅和吴起变法,取信于民,人民十分相信他们,都尽心尽力地为他们做事。
  • 3、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 4、它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叙述了利用开始反攻的时机一一彼竭我赢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一一辙乱旗靡之时。
  • 5、为了取信于民,在公布法令之前,商鞍派人在乐阳城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发出告示,谁要是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
  • 6、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商鞅立木赏金,取信于民,从此秦国国力大增,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最终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60字左右

  • 1、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和反馈,深入分析原因,按照边学边改、立查立改、边整边改的要求,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 2、自身的言行一致性和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践诺负责等人格魅力以及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共利益而诚心于民、取信于民的能力的总和。
  • 3、一个党员干部,如何取信于民,取悦于民?答案十分明确:除了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要有实实在在的、真正得了民心顺了民意的政绩。
  • 4、必须坚持以事业为重,时刻把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装在心上,兢兢业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去完成本职工作,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 5、还有商鞅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商鞅为了取得人民的信任,在北城门立了一根木头,并张了榜:只要一个人把木头从北城门扛到南城门就给这个人50两金子。
  • 6、夫秦法大成,何为其然也?民为国之基也,民愚不能明其道,须德才之人率之,因立木取信而民信则法成,如若无取信于民,民恐新法触己利,则众起反秦。
  • 7、我知道一个关于商鞅任秦孝公之,欲为新法相的故事: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70字左右

  • 1、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诸侯国个个虎视眈眈,曹刿是长勺之战中光彩照人的角色,他的毛遂自荐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确实令人敬佩。
  • 2、对内,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使国家的根基稳固;对外,也应树立诚信不欺的良好国家形象,才能得到别国的尊重和礼遇,从而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
  • 3、一个诚信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信任和爱戴,相反,没有诚信的人就会被人们唾弃。就好比商鞅,他为了实行变法,立了个木头取信于民,从而实行变法,使秦国变强大。
  • 4、我们应该像曾子那样讲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乃至整个社会。我们应该像商鞅立木取信那样取信于民。因为失信,生命也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80字左右

  • 1、曹刿入见鲁庄公,问他三次是否有优点存在,是否能取信于民,最终曹刿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就是鲁庄公能取信于民,体现了曹刿的博学多才,他有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现实情况发展变化的大智慧!
  • 2、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诚信的重视达到了何等地步!也正是这样,秦国的商鞅实行变法前,为了取信于民,才会立木于城门,重赏能够搬动这根木头的人,以求取信于民,为后面的变法能让国人相信奠定了基础。
  • 3、朋友,还记得商鞅立木取信的历史典故吗?如果不是因为商鞅言必行,行必果,他怎能取信于民?新法怎能顺利实行?秦国又怎能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因此诚信是基石,奠基着一个庞大的国家。

100字左右

  • 1、两千年前,那是一个诸侯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一天傍晚,美丽的斜阳下,一个身着华服的年轻男子立木于地,欲取信于民,二十斤金的诱惑,使人们勇于一试,当人们完成任务,果真得到了二十斤金,自此百姓开始信服君主,新政得以顺利进行。
  • 2、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在门口放一根木头,以千金允诺如果有人能搬走,就赏以千金,开始时,人们只是围观,对这承诺深信不疑,直到有人搬走木头,得到赏金,这才建立百姓之间的信任,有了信任,变法得以顺利实施,这使得秦国成为强盛之国。

词语解释

取信于民[ qǔ xìn yú mín ]

1.取得人民的信任

取信于民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