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大泽乡的意思 大泽乡造句

大泽乡造句


10字左右

  • 1、九百人屯大泽乡
  • 2、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 3、秦朝大泽乡归属蕲县。
  • 4、这个事件就是陈胜的大泽乡起义。
  • 5、使得大泽乡的葡萄远近闻名。
  • 6、攻大泽乡,拔之。

20字左右

  • 1、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在大泽乡点燃了。
  • 2、陛下,臣听说大泽乡那起了流寇,好多地方闻风响应。
  • 3、那时已是战火纷飞,陈胜吴广早已揭竿大泽乡
  • 4、听说大泽乡那起了流寇,好多地方闻风响应。
  • 5、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而发难,天下揭竿而立,威武者蔚然。
  • 6、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掀开反抗大秦王朝的序幕。
  • 7、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 8、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
  • 9、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
  • 10、大泽乡本为低洼之地,连日的雨水使之变成一片汪洋。

30字左右

  • 1、如果没有记错,大泽乡起义之后,不过半年时间,陈胜便被章邯所败,饮恨而终。
  • 2、秦朝末年,九曜双星化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掀开反抗大秦王朝的序幕。
  • 3、进游戏晚了两天,没关系,现在就从大泽乡圈地开始,我要让秦大村扬名四海,加油。
  • 4、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
  • 5、那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 6、飘泼大雨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前往渔阳的闾左被困大泽乡,寸步难行。
  • 7、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占领大泽乡,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
  • 8、有人说大泽乡的那场起义是天意所定,但审慎考虑,这也应是必然结果。
  • 9、于是,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
  • 1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进攻荥阳。全国燃起反秦烈火。

40字左右

  • 1、秦朝末年,陈胜和吴广一起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
  • 2、我看见陈胜、吴广,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并杀两尉,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壮举,揭开了农民起义的篇章。
  • 3、公元前209年夏秋之交,大泽乡一带连日阴雨连绵,恶劣的天气似乎在反映着时局的无奈。
  • 4、爸爸又告诉我,历史上第一次想要推翻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叫大泽乡起义,就是在灵璧东南方向发动的。
  • 5、滚滚惊雷是他们的战鼓,阵阵雨声是他们的战歌大泽乡的雨声和着他们的反抗在历史长廊里回响,从未远去。
  • 6、官逼民反,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西楚霸王项羽火烧阿房宫;刘邦打入把上,秦王子婴出咸阳城投降…
  • 7、在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中,他们带领的数万起义军把矛头直指秦朝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 8、从开天辟地到同治中兴;从羽林营到北府兵;从白圭经商到日升昌;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到孙中山革命灭清。
  • 9、在大泽乡,陈涉领导900多人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张楚政权,恢复楚国社稷。
  • 10、与吴广大泽乡起义,纵然最终失败身死,但他揭竿而起之后,六国残余,天下豪杰,皆起兵诛暴秦,伐无道,秦朝灭亡。

50字左右

  • 1、从纷杂嘈乱的大泽乡,到繁华大气的咸阳,再到四面楚歌的垓下,无处不在的空灵之音必能唤起共鸣,将你带入那恢弘的历史。
  • 2、纷杂嘈乱的大泽乡,到繁华大气的咸阳,再到四面楚歌的垓下,无处不在的空灵之音必能唤起共鸣,将你带入那恢弘的历史。
  • 3、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率领戍卒九百人,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诈称公子扶苏楚将项燕,时诸郡县苦秦苛法,云集响应。
  • 4、果然,后来陈胜和吴广领导的反抗秦朝暴政的大泽乡起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使他成为了历史星空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 5、联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等领袖,正印证了当年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所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6、天下百姓对于秦王朝的暴政忍无可忍,在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九百役夫在大泽乡点燃了反秦的熊熊烈火。
  • 7、陈涉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改变了秦王朝的命运,这是秦朝的天数,还须陈涉吴广等的人力支持,就足以改变的命运。
  • 8、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之路,血溅轩辕。壮士行,朝如血,喋血秦王殿。大泽乡适逢大雨,陈胜吴广起义揭竿,率民众勇往直前

60字左右

  • 1、事实证明,历史终究不会埋没有才能的人,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帅下,终于在大泽乡打响起义第一枪,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下众多土地。
  • 2、在两千年前的神州大地,有一个强盛的朝代,但它倒行逆施,人民怨声载道。终于,两个走投无路的农夫在大泽乡举起了反抗的旗帜,敲响了一个朝代的丧钟。
  • 3、虽然起义最后失败了,但不得不说,大泽乡起义确实给予了暴秦以致命打击,如果不是最后陈胜贪图享乐,自毁长城,就不会有汉朝的建立。
  • 4、从秦始皇暴政,徭役苛重,引发大泽乡起义;到崇祯无道,佞臣当权,被闯王直捣黄龙;到清廷无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最终太平天国与其分庭抗礼达14年之久。
  • 5、从前,你只是一个普通的雇农,贫困的生活,不公的制度,仿佛黑夜一般向人民压来,而你,似乎看到了通向光明的路,大泽乡,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你举起了旗帜。
  • 6、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时,才渐渐看清秦朝的苛税暴政,才是使其二世而亡的缘由,而陈胜、吴广的起义只是它灭亡的导火索。
  • 7、行暴政者,嬴政也。大修长城,阿房宫,劳民伤财,哀声连绵。终至陈胜,吴广大泽乡举大计之时,应者广,行势疾。未多时,秦二世亡。秦朝。二十三年也。
  • 8、在这场战役后,刘邦先入咸阳,项羽随后也赶到,从此秦朝灭亡,虽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成功,可灭秦最终失败,曾统治中国的暴秦终被项羽击溃。

70字左右

  • 1、其实何尝不是这样?正如发动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吴广,他们两个也都是凡人,他们都没有所谓的超能力,但是,他们也正是在自己的信念下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成就了一段历史。
  • 2、仿佛有一种回首的冲动,站在高高的山岗,历史尽收眼底,从大泽乡的困兽,长乐宫的哀怨,华清池的娇羞,点点滴滴,仿佛镜头重播,然后定格,看到过去的过去,没有回头,没有停滞。
  • 3、当遇到屯大泽乡,手下有兵民的时机时,他分析天下形势,看到自己起义的优势,确信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号召力,经过周密筹划,终于势如破竹,成功起义称王,首倡了反抗压迫的精神。
  • 4、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几千年之前的大泽乡。那天,大雨滂沱,去,是死。不去,不一定会。于是,类似于农奴的农民们愤然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们的事迹却鼓舞着一代代人。

80字左右

  • 1、是那些无名的平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虎门湾引水销烟……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兵马俑,用汗水铸就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
  • 2、是那些无名的平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虎门湾引水销烟,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兵马俑,用汗水铸就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 3、由于下雨,延误了前往咸阳的日朞,陈胜,吴广被逼起义,率900余名戍卒攻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政权,各地人民纷纷响应,但是陈胜,吴广却因得势后骄傲自大,加上秦军镇压,最终以失败告终。
  • 4、是那些无名的平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虎门湾引水销烟……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兵马俑,用汗水铸就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90字左右

  • 1、春秋战国时朞的百家争鸣,成就了一批高瞻远瞩的先贤圣人;秦末大泽乡起义的揭竿而起,让我们看见了中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汉初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在历史上书写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 2、‘阿房,阿房灭始皇’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到大泽乡农民起义,这是秦始皇的暴虐所付出的代价,从东汉到西汉;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文帝刘恒,从汉朝第一个皇后汉高后吕雉到窦皇后窦漪房,汉朝的数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 3、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你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你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你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你,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100字左右

  • 1、当年康有为公车上书,吹响变革的号角;北京学生挥起五四大旗,革命新思想传遍中国;林肯总统解放了黑人奴隶、伏尔泰为卡拉冤案奔波忙碌、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由于这些智慧的勇者并不畏惧,勇敢控诉,一路向前,才推动历史的发展,赢得社会进步。
  • 2、看着看着,一下子就看了六十几页,我看得简直惊呆了,秦始王一下子就灭了六国,但为了打匈奴,把大批农民都拉去造长城、阿放宫,这时,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两人在大泽乡时,许多农民被饿死,他们趁机把农民聚集起来,把秦始王推翻了,真厉害!
  • 3、一个个精彩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先跟随秦始皇来到了修筑长城的现场,感受长城的雄伟;随后,我又跟随陈胜参加了大泽乡起义,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不屈的精神;最后,我跟诸葛亮一起去草船借箭,领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词语解释

大泽乡[ dà zé xiāng ]

1.古地名。在今安徽宿县南蕲县集西的小刘村。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于此

大泽乡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